由於妊娠期孕婦的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妊娠期感染艾滋病病毒後,病情發展較為迅速,症狀較重。艾滋病病毒可通過胎盤血液循環造成宮內感染,分娩過程中接觸的產道分泌物、血液及產後的母乳喂養亦可感染新生兒。
HIV感染之孕婦在妊娠期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或分娩時經軟產道及出生後經母乳喂養感染新生兒。
一、機會性感染
1、原蟲感染
(1)弓形體病:常有頭痛、發熱、腦膜腦炎、視網膜脈絡膜炎等,診斷主要靠檢測血中抗弓形體IgM抗體(+)或頭顱CT見典型環圈狀病變。
(2)隱孢子蟲腸炎:主要有腹瀉,為水樣便,有時量很多,可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2、細菌性感染
有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杆菌常繼發於一些並發症,最多見的是結核杆菌和鳥型分支杆菌,臨床肺結核進展很快,可見空洞和痰菌陽性,治療較困難亦有全身播散性結核。
3、真菌感染
常見口腔念珠菌感染,亦有食管氣管或結腸念珠菌感染;
卡氏肺孢子蟲肺炎:近年發現卡氏肺孢子蟲的DNA更像真菌,因此將之歸在真菌性感染。主要表現為低熱、幹咳少痰,呼吸困難活動後加重,體檢有輕度紫紺,兩肺偶有痰鳴音,很少聞及濕囉音,血氣氧分壓下降明顯,胸片可見肺紋理增多,或斑片陰影,嚴重時兩肺有大片融合陰影呈毛玻璃狀,若作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液檢查可找到卡式肺囊蟲滋養體和包囊;③隱球菌腦膜炎及組織胞漿菌或青黴素的全身性感染亦屢見報道。
4、病毒性感染
可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單純皰疹病毒(HSV)、帶狀皰疹病毒(HZV)、巨細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二、惡性腫瘤
1、卡波濟肉瘤
可在皮膚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腸均可見,診斷需靠活檢做病理檢查。
2、淋巴瘤
常有持續發熱,全身淋巴結腫大,診斷亦要靠活檢送病理。3、常見營養不良由於發熱、腹瀉各種感染或腫瘤消耗過多,而患者又食欲減退,時間長會造成營養不良甚至於惡液質。
由於妊娠期孕婦的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妊娠期感染艾滋病病毒後,病情發展較為迅速,症狀較重。
患者可有明顯的發熱,疲乏、盜汗,出現不易控製的體重減輕(>10%),持續性腹瀉,持續性發熱(>38℃)3個月以上、淺表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並出現嚴重的免疫缺陷的臨床表現,CD4細胞可能少於200/muL,如:細胞免疫反應遲緩,機會性感染及惡性腫瘤,可累及全身各個係統及器官,且常有多種病原體引起感染和腫瘤並存。
預防原則是避免直接接觸HIV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淚水,乳汁,尿液,糞便,精液及陰道分泌物等,具體措施包括:
1、加強與HIV及AIDS有關的性知識,性行為的健康教育,潔身自好,防止與HIV感染者發生性接觸,避免性接觸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2、防止注射途徑的傳播
3、加強血製品管理
4、女性HIV感染者特別是HIV-1感染者應盡量避免妊娠,以防止母嬰傳播
1、實驗室檢查:HIV感染的確診必須依靠實驗室檢查。
2、吭體檢測:應對高危人群進行HIV:吭體檢測,HIV抗體陽性方可確診為急性HIV感染。
3、血清:無任何臨床表現,HIV抗體陽性,CD4淋巴細胞總數正常,CD4/CD8值>1,血清p24抗原陰性應診斷為無症狀HIV感染。
診斷艾滋病除具有流行病史、臨床表現外,應有抗HIV抗體檢測陽性,CD4淋巴細胞總數。
根據病情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飲食。飲食宜進高蛋白、高糖、富含膠原、微量元素(銅、鋅、鐵、鈣)及維生素a、c豐富的食,如瘦肉、豬皮、肝、蛋黃、豆製品、胡蘿卜、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補充足夠的營養,可以促進傷口愈合及機體恢複。避免過於油膩,不應該選擇的食物:腐乳、蔥、辣椒、韭菜等食物。注意預期的檢查。
1、對已感染HIV的婦女進行“不供血,終止妊娠,固定性伴侶,避孕套避孕”的宣教。
2、艾滋病患者和HIV抗體陽性者均不宜妊娠,一旦妊娠應早期終止;如繼續妊娠,應告知胎兒的危險性。
3、盡可能縮短破膜距分娩的時間;盡量避免使胎兒暴露於血液和體液危險增加的操作,如胎兒頭皮電極、胎兒頭皮pH測定。
4、注意分娩時新生兒眼和臉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