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因親密接觸如接吻、分享食物或咳嗽而傳染,常見於年輕人,透過口水、飛沫散播,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就有可能感染。接吻病的嚴重程度,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1、細菌惡性程度:如急性的毒性病毒。
2、細菌數量:口腔衛生越差,口腔細菌量越多,致病的幾率越高。
3、接觸時間:接吻時間越長,互換細菌的數量也越多。
由於接吻病是病毒造成的急性傳染病,極易引發其他係統的並發症。
1、呼吸係統並發症:約30%患者可並發咽部細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現間質性肺炎。
2、泌尿係統並發症:部分患者可出現水腫、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類似腎炎的變化,病變多為可逆性。
3、心血管係統並發症:並發心肌炎者約占6%,心電圖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間期延長。
4、神經係統並發症:可出現腦膜炎、腦膜腦炎、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率約為1%。
接吻病的潛伏期在5~15天,一般為9~11天。起病急緩不一。約40%患者有前驅症狀,曆時4~5天,如乏力、頭痛、納差、惡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狀雖多樣化,但大多數可出現較典型的症狀。
(一)發熱: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間。熱型不定。熱程自數日至數周,甚至數月。可伴有寒戰和多汗。中毒症狀多不嚴重。
(二)淋巴結腫大:見於70%的患者。以頸淋巴結腫大最為常見,腋下及腹股溝部次之。直徑1~4cm,質地中等硬,分散,無明顯壓痛,不化膿、雙側不對稱等為其特點。消退需數周至數月。腸係膜淋巴結腫大引起腹痛及壓痛。
(三)咽痛:雖僅有半數患者主訴咽痛,但大多數病例可見咽部充血,少數患者咽部有潰瘍及偽膜形成,可見出血點。齒齦也可腫脹或有潰瘍。喉和氣管的水腫和阻塞少見。
(四)肝脾腫大:僅10%患者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者則可達2/3。少數患者可出現黃疸,但轉為慢性和出現肝功能衰竭少見。50%以上患者有輕度脾腫大,偶可發生脾破裂。檢查時應輕按以防脾破裂。
(五)皮疹:約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現多形性皮疹,為淡紅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蕁麻疹樣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一周內隱退,無脫屑。
(六)神經係統症狀:見於少數嚴重的病例。可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及周圍神經根炎等。90%以上可恢複。
接吻病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有主張急性期應呼吸道隔離,其呼吸道分泌物宜用含氯石灰、氯胺或煮沸消毒,但也有認為隔離患者並無必要患者恢複後病毒血症可能長達數月,故如為獻血者,其獻血期限至少必須延至發病後6個月
接吻病尚無可靠的預防性疫苗減毒活疫苗的研製因EB病毒可能的致癌作用而受到限製,近年來在探索化學疫苗的研究上已有進展,但離實際應用尚有待時日
接吻病的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輕度增加,早期中性粒細胞增加,單核細胞明顯增多,通常占40%~80%,甚至高達90%,出現異常淋巴細胞(10%以上)它大於淋巴細胞,而頗似單核細胞,這些細胞可能是異常幼淋巴細胞。
2.血清試驗。嗜異凝集試驗(Paul-Bunnell)陽性率高達60%,第2周又增加10%以上,持續4~6周或更長時間。
3.骨髓象。缺乏診斷意義,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可有異常淋巴細胞出現(有認為可能為周圍血液稀釋所致)。中性粒細胞核左移,網狀細胞可能增生。
4.EB病毒抗體測定。人體受EB病毒感染後,可以產生膜殼抗體、抗膜抗體、早期抗體、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病毒相關核抗體等。
5.組織病理。全身單核巨噬係統及其他器官有廣泛淋巴組織增生及局灶性單核細胞浸潤。
接吻病患者無特殊飲食建議。生病時可能會食欲不佳;要喝足夠的水,一天至少八大杯水或果汁(高燒期間可增量)。通常,年紀越大的病人,症狀越明顯,病也要較長時間才能好。
接吻病患者大多隻需要多休息即可痊愈,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應避免與患者接觸。
一般治療
對症治療,急性期間應臥床休息,主要症狀消失後可開始恢複運動。但劇烈和大量的運動,以及有身體接觸的運動仍應當避免,以降低內髒受損的風險,這段時間將從感染開始時持續至少一個月。
藥物治療
有肝損傷時按病毒性肝炎對症治療,抗菌藥物對EBV無效,僅用於咽或扁桃體繼發鏈球菌感染時,禁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重症患者如咽喉嚴重病變或水腫者,又神經係統並發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並發症時,應用短療程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明顯減輕症狀,肝破裂若能及時確診,迅速處理常可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