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頭絛蟲成蟲外形和結構均與曼氏迭宮絛蟲相似,但蟲體較大,可長達10m,最寬處20mm,具有3000~4000個節片。頭節的背、腹側各有一條較窄而深凹的吸槽,雄生殖孔和陰道外口共同開口於節片前部腹麵的生殖腔。蟲卵近卵圓形,長55~76μm,寬41~56μm,呈淺灰褐色,卵殼較厚,一端有明顯的卵蓋,另一端有一小棘。
闊節裂頭絛蟲的生活史也與曼氏迭宮絛蟲大致相同。不同點在於其第二中間宿主是魚類,人是主要的終宿主。成蟲寄生在人、犬、貓、熊、狐、豬等食肉動物的小腸內。
人體內寄生的裂頭蚴一條者為多,也有2~3條,甚至多達十餘條。囊壁由肉芽組織組成,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間有上皮樣細胞與異物巨細胞。囊壁最外層為纖維組織。
裂頭蚴在體內仍保持幼蟲狀態,具移行特性。幼蟲進入腸道後附著在腸黏膜,其頭部向黏膜下層伸入,直至穿透腸壁,進入腹腔,向上可透過膈肌進入胸腔;向下穿透腹壁在皮下組織、肌肉之間移行產生炎症,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最後形成嗜酸性肉芽腫。有時幼蟲沿頸動脈上行,經破裂孔進入顱內,引起腦裂頭蚴病。
裂頭絛蟲病重要的並發症有:
1、膽道梗阻和腸穿孔。膽道梗阻是指蟲體遊至膽管導致膽道阻塞引起病變。腸穿孔是由於蟲體吸附造成腸壁壞死,最後導致穿孔的一種疾病。
2、有時幼蟲沿頸動脈上行,經破裂孔進入顱內,引起腦裂頭蚴病。
多數裂頭絛蟲病感染者並無明顯症狀,或有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瀉或便秘以及饑餓感、嗜食鹽等輕微症狀,有時蟲體扭結成團,導致腸道,膽道口阻塞,甚至出現腸穿孔等,約有2%的闊節裂頭絛蟲病人並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裂頭絛蟲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宣傳教育改變不衛生的食魚習慣,不吃生魚或未熟的魚加強對犬、貓等動物的管理,避免糞便汙染河、湖水其他預防措施如下:
1、控製傳染源在流行區應進行普查普治,治療病人和帶蟲者
2、加強糞便管理注意牧場清潔,勿使人糞汙染牧場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加強對牛的飼養管理,為防止牛感染,應將廁所與牛舍分開,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3、加強衛生宣教,注意個人衛生,改良飲食和衛生習慣,肉類必須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開,用後應洗刷幹淨,防止汙染
4、加強肉類檢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加強屠宰場的監督管理工作,嚴禁出售有絛蟲幼蟲的牛肉
裂頭絛蟲病的確診需進行的化驗檢查有:
1、血象白細胞的數量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會有輕度升高的現象出現。
2、骨髓象和特殊檢查(如維生素B12和葉酸測定、維生素B12吸收試驗等)可確診巨成紅細胞性貧血。
3、活組織檢查蟲體可在皮下包塊和眼瞼結節處發現。或者檢查顯示嗜酸性肉芽腫,從蟲體橫切麵可以判斷是否已發生病變。
4、糞檢患者糞便中檢獲蟲卵。
裂頭絛蟲病在飲食上應注意:多食肉類食物和新鮮花綠葉蔬菜,以增加維生素B12和葉酸攝入量。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裂頭絛蟲病的西醫治療主要為服用藥物驅蟲,具體如下:
吡喹酮25mg/kg頓服。氯硝硫胺(滅絛靈)、甲苯達唑(甲苯咪唑)、阿苯達唑(丙硫咪唑)等均有驅蟲作用。
蟲體排出後,貧血即可自愈。貧血嚴重者可肌注維生素B12。補充維生素和葉酸;前者第周肌內注射500-1000微克連續數周(2-4周),以後每個月肌內注射500-1000微克,後者第天15-30毫克口吸取,2-4周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