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骨骼> 寒痹

寒痹簡介

相關問答

  寒痹又稱“痛痹”,痹證類型之一,臨床表現為肢體酸痛且疼痛程度較為劇烈,遇寒痛增,得熱痛滅。寒痹多以肢體關節(腰、肩、膝、肘、腕、踝)疼痛、酸楚、麻木、活動障礙為主症。

【詳情】

01寒痹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寒痹的外因多由嚴冬涉水、步履冰雪、久居寒濕之地導致風寒濕邪以寒邪為主侵入機體有關。內因則主要與髒腑陰陽失調,正氣不足有關。其病機是在正氣虛弱的前提下,風寒濕邪以寒邪為主侵襲,痹阻於經絡、肌肉、關節,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痛痹。

02寒痹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寒痹多以肢體關節(腰、肩、膝、肘、腕、踝)疼痛、酸楚、麻木、活動障礙為主症。寒痹引起的經絡血氣淤塞可導致許多慢性病,如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

03寒痹有哪些典型症狀

  寒痹多以肢體關節(腰、肩、膝、肘、腕、踝)疼痛、酸楚、麻木、活動障礙為主症。其痛有逢寒加重、得溫則減、局部皮色不變、關節屈伸不利、形寒肢冷、晝輕夜重的特征。患者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

04寒痹應該如何預防

  寒痹主要因寒邪侵入機體而導致的,生活中除了要注意保暖外,還要勤鍛煉,增加機體抵抗外邪的能力主要的預防措施如下: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氣功、太極拳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春季正是萬物萌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幹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製,處於疾病恢複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複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05寒痹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寒痹可經中醫診斷確診,西醫檢查常做為輔助檢查,具體如下:

  1、血常規
  白細胞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高達80~90%,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
  血沉通常是各種炎症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

 3、關節液檢查
  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白細胞數目明顯升高,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06寒痹病人的飲食宜忌

  寒痹患者宜多吃薑、酒、熱辣發汗、通經活絡食品,還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梨、枇杷、橙子、杏、羅漢果,以增加機體抵抗力。應避免吃寒涼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07西醫治療寒痹的常規方法

  寒痹指寒邪偏重的痹病,是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因此,中醫治療應以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具體的辨證療法如下:

  1、寒凝痹阻證
  方藥:烏附麻辛桂薑湯,由製草烏15g,熟附子10g,幹薑10g,麻黃15g,細辛6g,桂枝10g,甘草,6g。
  方解:方用製川烏、熟附子、幹薑溫經散寒止痛;麻黃、細辛、桂枝疏風散寒;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合,共奏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2、風寒痹阻證
  方藥:烏頭湯加減,由製川烏15g,麻黃10g,黃芪18g,白芍15g,甘草10g,蜂蜜30g組成。
  方解:方用川烏頭、麻黃溫經散寒,兩藥配合搜剔入骨之風寒,為方中主藥;黃芪益氣固衛;白芍養血;甘草、蜂蜜緩痛解毒。諸藥相合共奏祛風散寒、溫經通絡之功效。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