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血液> 低丙種球蛋白血症

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簡介

相關問答

  低丙種球蛋白血症(hypogammaglobulinemia) ,是先天性的或獲得性的(白血病等)一部分或全部類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濃度低於正常人的狀態。在很多情況下也將無丙種球蛋白血症稱為本症。先天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可因缺少IgG、IgA、IgM中的一種、兩種或全部型別的球蛋白而有多種病型。這就暗示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是由不同遺傳基因支配的。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病因為遺傳、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缺陷、酶的缺乏或不足和神經係統與內分泌的紊亂,臨床上有表現為嚴重、長期、反複感染的症狀。

【詳情】

01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病因為遺傳、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缺陷、酶的缺乏或不足和神經係統與內分泌的紊亂。

  遺傳 Bruton氏指出本病為伴性遺傳,僅見於男性,並證明有家族史。Banaureaa氏報告2例為親兄弟。還有人認為本病是遺傳素質性疾病之一。在家族中通過遺傳史的調查確定本病的遺傳與性別有關。

  漿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缺陷 Good氏認為本病的病因不僅是漿細胞形成的缺陷,而淋巴細胞的缺陷也有意義。也有人認為網狀內皮結構劇烈的變化(如漿細胞瘤)可造成丙種球蛋白過多症,當網狀內皮係統機能低下時,最後可致丙種球蛋白過低甚至完全缺乏。

  蛋白質代謝紊亂 有人認為血中丙種球蛋白低下或缺乏是由於網狀皮內係統先天性發育不全或後天功能紊亂引起蛋白質不能合成所致。某些學者認為雌發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和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是由於反複的嚴重感染使蛋白質代謝發生嚴重障礙,以及網狀內皮細胞合成丙種蛋白發生紊亂,Firkin氏等和Good氏認為丙種球蛋白缺乏症和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是網狀內皮係統蛋白質代謝紊亂的表現。

  酶的缺乏或不足 某些學者認為丙種球蛋白水平低下的原因是酶不足,特別是形成這些蛋白的酶的活力不足。

  神經係統與內分泌的紊亂 有人認為低丙種球蛋白血症不僅決定於網狀內皮係統細胞裝置的狀態,而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和植物神經緊張度的變化,以及內分泌的紊亂都有很大的意義。

  總之,目前多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缺陷有關。由於丙種球蛋白產生不足或缺乏,血內抗體亦致不足或缺乏,因此對感染缺乏抵抗能力,臨床上多表現為反複感染。

02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會並發哪些疾病,常並發反複嚴重的各種感染,發生貧血;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可引起肢體癱瘓;合並病毒感染者,也可發生皮肌炎樣綜合征;並發卡氏肺囊蟲感染,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類風濕性關節炎,吸收不良綜合征和澱粉樣變性等。

03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有哪些典型症狀

  低丙種球蛋白血症主要表現為反複發生嚴重的化膿性細菌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常見有化膿性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亦可發生腦膜炎、骨髓炎及化膿性關節炎等。但對毒素及真菌則無特殊易感性。患兒淋巴結發育不良,扁桃體小或缺如,雖反複發生感染,淋巴結及脾髒均不腫大。

04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應該如何預防

  免疫球蛋白是執行體液免疫應答的效應分子,其異常變化反映了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狀態,正常人體的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在肝髒疾病、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狀態下,活化的B細咆增多,漿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均增強,產生較多的免疫球蛋白,此時表現為多克隆丙種球蛋白增多,亦稱為反應性高丙種球蛋白血症如果由一株單克隆漿細胞分泌完全相同的球蛋白,則在電泳上表現為單株峰,即M蛋白,高丙種球蛋白血症臨床上常見於多發性骨髓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部分淋巴瘤等淋巴增殖性疾病

  高丙種球蛋白血症因非常複雜,多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視為機體的一種免疫反應,病因可能為各種類型的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等單克隆者則考慮為B細胞的腫瘤性疾病,其發生的原因至今不明,可能與EB病毒、HHV-8型、丙型肝炎病毒、幽門螺杆菌感染以及化學毒物、放射線等環境因素有關

  預防時應針對引發的病因,進行治療預防

05低丙種球蛋白血症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血清蛋白電泳檢查:丙種球蛋白缺乏或顯著減少。最敏感正確的定量法是用瓊脂沉澱素定量試驗,采用抗人丙種球蛋白的血清來定量,最低敏感度為0.06毫克%。免疫電泳檢查亦較敏感。

  人工自動免疫試驗:給患者注射抗原,觀察免疫反應。正常小兒產生三種反應:(1)產生抗體,(2)丙種球蛋白增加,(3)脾及淋巴結內漿液增加。而丙種球蛋白缺乏血症患者,則缺乏此三種反應,例如以傷寒菌菌苗接種後Widal氏反應為陰性,以白喉類毒素接種後Shick氏反應應不陰轉。

  同種細胞凝集素(血型抗體測定):丙種球蛋白缺乏血症患者往往血清中無同種細胞凝集素存在。

06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病人的飲食宜忌

  禁用麥食,多用各種維生素和蛋白質,少進脂肪和碳水化物,避免多渣食物,供給充足水分。治療初期不用澱粉類食物,而較多給葡萄糖和果糖。可較多給蛋白乳及乳酸去脂牛乳,因富於蛋白質,應作為主要飲食。

  此外如豆製品、雞蛋白、瘦牛肉、魚、雞肉、肝及豬舌等蛋白質可做成泥和易消化的軟食,逐漸增加,以維持營養。也可給熟香蕉或香蕉粉。注意加用魚肝油或維生素A、D製劑及鈣劑。以後逐漸加全牛乳、水果泥、菜泥、麥芽糖及蔗糖等。最後才添加澱粉食品,可先從藕粉類澱粉製品開始,然後試用糕幹粉、米粉、代乳粉等。對加用麥粉類食物要十分慎重。

  如再出現消化吸收不良,應恢複最簡單的食品,以後再逐漸添加其他食物,和治療初期一樣。

07西醫治療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的常規方法

  本病患者可用丙種球蛋白來防治細菌性感染。極大多數學者認為丙種球蛋白缺乏血症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利用注射丙種球蛋白代替抗體的缺乏—代替療法。主要用人類丙種球蛋白每次每公斤體重100毫克,每月肌肉注射一次,或每次每公斤體重25毫克,每周注射一次。用碘研究指出,丙種球蛋白留於體內約20~40天,丙種球蛋白在體內的半衰期為20天,故應每隔3~4周注射一次,同時與抗菌素合用。Gollwitzer氏認為,丙種球蛋白並不需要達到正常血清值,血清濃度超過150毫克已有足夠的免疫作用。丙種球蛋白不宜靜脈注射,因易引起嚴重反應。

組織移植

  Good氏用同種健康人的皮膚移植獲得效果。Mortin氏將健康人的淋巴結移植到丙種球蛋白缺乏血症患者,發現接種傷寒——副傷寒疫苗後患者的血內出現抗體。

脾髒切除

  脾功能亢進所致的丙種球蛋白缺乏者,當脾髒切除後,丙種球蛋白可恢複正常。脾切除後機體克調整丙種球蛋白的產生。但某些學者觀察到丙種球蛋白缺乏血症患者有脾髒腫大,皮穿刺結果呈一般的炎症反應,認為脾髒的切除無肯定的效果。

抗菌素的應用

  某些學者認為除以丙種球蛋白持續治療外,同時應用磺胺及抗菌素,對繼發性感染有良效。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