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血液> 血色病

血色病簡介

相關問答

  血色病(hemochromatosis,HC)又叫遺傳性血色病(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HHC,HH),屬於常見的慢性鐵負荷過多疾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由於腸道鐵吸收的不適當增加,導致過多的鐵儲存於肝髒、心髒和胰腺等實質性細胞中,導致組織器官退行性變和彌漫性纖維化、代謝和功能失常。主要臨床特點為皮膚色素沉著、肝硬化、繼發性糖尿病。

【詳情】

01血色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自1865年Trousseau首先報道一例血色病後,過去認為本病是由於飲酒過多或飲食等外界原因而引起的。以後經過檢測HLA類型,並經統計學處理證明本病的發生是與第6號染色體上短臂HLAⅠ類複合物緊密相關。主要是HLA-A3-B14,HLA-A3-B7,其頻率比正常人明顯為多,1989年發現HLA-A2及A11是第二個常見等位基因,也有報道HLA-A1-B3及HLA-A3-B15異常基因,經家係調查及HLA類型調查證明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

  在同一家族中與HLA的h(血色病)等位基因及HLA-H位點抗原相互傳遞,而形成純合子或雜合子。有任何一個異常h的單倍型(Hh)為雜合子;沒有異常單倍型,有二個正常單倍型(HH)者為正常。按孟德爾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遺傳。

  近年來,由於人類全部染色體圖形已弄清。很多學者對第6號染色體短臂用小衛星DNA標誌測序,Southern印跡,家係分析等,結果發現血色病基因與D6S105很近(Jazwinska等,1993)。D6S105離HLA-A遺傳距離約2cm(CentiMorgan,厘摩根),與血色病高度相關。1996年Feder等通過基因測序、晶體蛋白分析證實本病是由於HPE基因突變,最常見的是在第845個核苷G→A使第282個氨基酸部位的胱氨酸→酪氨酸即845A(或C282Y,C代表胱氨酸,Y代表酪氨酸);另一常見的突變是第187個核苷C→G第63個部位的氨基酸組氨酸→天冬氨酸即187G;H63D(H代表組氨酸,D代表天冬氨酸),第三個HFE基因突變是193T(S65C)第65個部位絲氨酸S→胱氨酸C等,其他尚有少數HFE突變基因特殊類型的報道。

  在世界上已證明C282Y是本病的主要基因突變類型,先證者純合子中約占80%~90%(在英國約90%,北美為83%),在非C282Y基因突變中的21%~43%為H63DC282Y/H63D複合,占7%。Mura等曾檢測先證者711例中C282Y占86。8%,H63D占75%;也有報道S65C占7。8%,後者大多為輕型患者。

 二、發病機製

  HHC的發病機製還不明確,研究較多的是HFE相關HHC。HFE相關HHC的病理生理機製包括:HHC的基因缺陷;血漿鐵離子增加;鐵離子導致組織損害。

  1、遺傳因素目前已發現的HHC致病基因有4種,研究較多的是HFE基因;美國83%的經典HHC病例與HFE蛋白282位的半胱氨酸→酪氨酸替換(C282Y)相關(G→A)。該突變在北歐血統人群中可發現於85%~100%的HHC患者,但在地中海人群(如意大利南部)中卻僅發現於60%的患者。在63位有第二個突變,組氨酸→天冬氨酸(H63D),但這似乎不會造成鐵負荷過多,除非是雜合H63D和雜合C282Y的個體(複合雜合性)。少見的突變是在65位的突變,半胱氨酸→絲氨酸(S65C);與H63D或者C282Y形成的雜合子少見,並且有爭論。青少年HHC由hemojuvelin、HAMP基因所致;TfR2-相關HHC由TfR2所致。

  2、鐵含量增加體內鐵分為功能狀態鐵和儲存鐵:功能狀態鐵包括血紅蛋白鐵(超過體內鐵的2/3)、肌紅蛋白鐵(10%~15%的鐵)、轉鐵蛋白(3~4mg)、酶和輔助因子等;儲存鐵包括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鐵的代謝平衡主要靠十二指腸對鐵的吸收來調節。通常每天食物中含有鐵10~15mg,小腸黏膜鐵的吸收與丟失維持平衡;在平衡狀態,每天吸收和丟失1~2mg;HHC患者腸黏膜的鐵吸收的數量達3~6mg/天或更多,而機體不能利用或者排除過多的鐵,超過機體的需要量;正常人體內鐵量為3~5g;HHC體內鐵總量一般超過15~40g,最高可達50g以上,HHC多吸收鐵lg/年,因此需要30年以上來集聚20~40g鐵。隨著年齡的增加,鐵沉積增多,血漿鐵濃度增加,其後肝髒鐵濃度增加,組織損傷、最終引起器官損傷。

  致病基因導致鐵負荷過多的機製目前還不完全清楚(見表1)。鐵沉積過多導致組織損害的機製有以下幾點:

  (1)鐵原子可破壞細胞溶酶體膜的穩定性,使其中的水解酶進入胞漿而導致細胞破壞(滿載鐵的溶酶體破裂)。

  (2)細胞內過量的鐵原子可自動氧化而形成過多的脂溶性鐵氧化合物,它可使高活性的氧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增多,後兩種物質可破壞線粒體、微粒體和細胞膜、蛋白、DNA等,引起細胞損傷、死亡。

  (3)鐵原子可直接刺激組織細胞間膠原纖維的合成,從而導致器官纖維化,激活的星形細胞刺激膠原合成。

  HHC是否發病還受月經、妊娠、獻血、消化道出血、酒精等的影響。較為重要的是飲食習慣與酗酒。長期進含鐵量豐富飲食、酗酒及以肉食為主的人群,HC發生率明顯高於低鐵飲食與素食的人群。

  3、鐵沉積導致組織損害HHC特點是過多的鐵(鐵蛋白、含鐵血黃索)沉積在許多髒器的實質細胞,尤其是在肝髒、心髒、內分泌腺體;胰腺、胃腸道、脾髒、肺、關節及血管壁等處均有不同程度的鐵質沉著。

  肝髒:通常是最先受累的器官,最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肝纖維化、肝硬化。肝髒是鐵沉積最多、最常見的器官;鐵通常分布於門靜脈周圍肝細胞,很少分布於枯否氏細胞;病人肝含鐵量增高時鐵呈現泛小葉分布。早期可腫大,外觀呈褐紅色,鐵沉積於門靜脈周圍的肝細胞、小膽管上皮細胞、枯否氏細胞及彙管區內均可見大量鐵質和色素沉著,部分肝細胞壞死、肝竇閉塞;在疾病的後期隨著鐵負荷的增加,盡管沒有明顯的壞死性炎症反應,也會從纖維化發展到肝硬化(大結節性、大小結節混合性)。

  胰腺外觀色澤可與肝髒相似。胰小島及胰腺腺泡細胞內均有大量含鐵血黃素沉著,細胞有萎縮,有的胰管閉塞,數量減少,而纖維組織增生,使胰腺質地變硬。

  肌纖維細胞內常見明顯的含鐵血黃素沉著,冠狀動脈血管壁也可有含鐵血黃素沉積。心肌纖維量減少、變性,可出現灶性壞死。心髒明顯肥大,冠狀動脈硬化並不少見。

  皮膚之含鐵血黃素和黑色素主要沉積在真皮層、基底細胞和汗腺內。表皮毛囊及皮脂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與破壞,皮下脂肪數量減少,毛發脫落且不能再生。

  在內分泌腺中的程度較輕:皮膚的表皮變薄,基底層細胞中黑色素增加:關節滑膜襯裏細胞周圍可見鐵沉積。

  以輸血或鐵製劑的方式通過胃腸外給予鐵劑,主要導致網狀內皮細胞的鐵負荷過重,這種方式導致的組織損傷似乎輕於實質細胞中的鐵沉積。

02血色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晚期可因食管靜脈曲張發生胃腸道出血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為29%,這一惡性並發症僅出現在有肝硬化的病例中。與其他類肝硬化相比,本病發生肝癌者較多。這種肝癌常為多中心的結節狀,而不是單一的大團塊狀,也沒有大量的甲胎蛋白釋放至血中。經皮行肝髒穿刺活檢時,若為小點狀肝癌,其結果可能為陰性。

  2、心髒並發症可發生於數天內突然出現心力衰竭及(或)心律失常,因此有心髒受累證據者應作為急症來處理。嗜酒者更增加了發生心髒病的危險。

  3、如果出現急性劇烈的腹痛、腹脹和休克常是並發細菌性腹膜炎,在本病是一種嚴重的致死性並發症。

  4、除肝癌外,本病還可並發其他腫瘤以及發生第2腫瘤多為晚期高齡患者。其他腫瘤包括膀胱癌、回腸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等。有報道清除多餘的鐵至少7年後才出現腫瘤。

  5、糖尿病、關節病變亦是本病最常見的並發症,在發病過程中出現,應積極的給予早期治療。

03血色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血色病患者當體內鐵貯積量達25~50g時才出現臨床症狀。出現症狀的平均年齡為50歲,但由血色病所致的早期臨床表現往往被忽視,因而通常拖延4~5年後才能確立診斷。本病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為8:1。

  血色病最主要的症狀為皮膚色素沉著,糖尿病、肝硬化和性腺功能減退。由於近代診斷方法的改進,一些無典型症狀或甚至尚未出現症狀的純合子均可被發現。最近,對163例患者分析表明,83%有無力和嗜睡,58%有腹痛,43%有關節痛,38%有性欲減退和陽瘦長,15%有心功能衰竭症狀。69%有肝硬化,83%肝腫大,13%脾腫大,20%體毛丟失,8%男性乳房發育,75%皮膚色素沉著,55%有臨床糖尿病。

  1、肝髒

  肝髒腫大先於肝硬化,其腫大程度與鐵質沉積程度有關,血色病非肝硬化患者69%有肝腫大,肝硬化者中90%肝腫大,提示鐵沉積本身對肝髒病變起主要作用。肝硬化形成後,多出現肝功能不全和門脈高壓,肝功能試驗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轉氨酶可輕度升高,肝硬化其他非特異性表現有性欲減退、陽瘦長、閉經、男性乳房發育。

  導致肝硬化和肝纖維化的肝內鐵沉積閾值為22mg/g幹重,在肝硬化基礎上易發生肝癌,血色病肝硬化的癌發生率高於正常人的200倍,主要是原發性肝細胞癌,大部分可起源於肝內膽管,肝外癌發生率不高。

  右上腹痛多為慢性,但有時為急性,急性腹痛很劇烈,有時可致疼痛性休克,其原因尚不十分明了。

 2、糖尿病

  血色病肝硬化患者,71%有顯性糖尿病,其中60%為胰島素依賴型,31%為非胰島素依賴型;非肝硬化患者,20%有臨床糖尿病,其中60%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其餘非顯性糖尿病的血色病患者,31%有糖耐量異常,對於經過治療而長期存活的血色病糖尿病患者,其並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髒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與其他糖尿病相似。

3、皮膚色素沉著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皮膚色素沉著,尤其是裸露部位,但由於進展隱匿,患者及其親屬往往不會注意。

4、心髒

  1/3患者有心律不齊,15%患者可出現心力衰竭,心電圖示低電壓、T波變化、早搏、心房和心室顫動、束支傳導阻滯、超聲心動示全心擴大。

5、關節病變

  發生率為43%~57%,其中僅55%有關節疼痛症狀,檢查可見關節病變,有些關節不痛,物理檢查也正常者,X線可發現有病變,如囊性變和關節邊緣硬化改變,多見於第二、三掌指關節,膝、髖關節也可受累。關節病變發生率與有否肝硬化無關,可作為首發現或唯一表現。

 6、內分泌腺異常

  男性患者可出現性欲減退和陽痿,並伴有第二性征改變,這些改變常與肝髒受累有關,但多出現在肝硬化之前,女性閉經與有無肝硬化無關,男性乳房發育的發生率低於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患者,且與有無肝硬化無關,性腺功能低下的大多數患者都存在有促性腺激素分泌低下、黃體激素低下、促卵泡生成素低下及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反應低下。

  一般垂體-腎上腺和垂體-甲狀腺功能均正常。

04血色病應該如何預防

  尚無特效方法,應忌酒及忌食鐵量高的食物此外,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對繼發性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性欲減退等,應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飲食清淡富有營養,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預防遺傳病兒的發生:一就是要做基因檢查,二是要注意生育保健,特別是在孕期,應盡量避免接觸致畸、致突變的有害因素

05血色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多正常晚期合並嚴重肝硬化可出現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血清鐵(SI):早晨空腹血清鐵在正常人為60~180μg/dL(11~30μmol/L),而HHC在180~300μg/d(32~54μmol/L),血清鐵水平的升高還可見於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鐵對篩查HHC沒有轉鐵蛋白飽和度可靠,但是可以用於檢測放血療法效果。

  3、血清鐵蛋白(Ferritin):血清鐵蛋白在正常男性為20~200μg/L(ng/ml),在正常女性為15~150μg/L(ng/ml),男性:HHC病人為300~3000μg/L,女性HHC病人為250~3000μg/L,血清鐵蛋白升高還可見於炎症感染,惡性腫瘤,甲亢,慢性肝病,血清鐵蛋白水平每增加1μg/L反映體內鐵儲存增加約65mg。

  4、轉鐵蛋白飽和度轉鐵蛋白飽和度(未飽和的鐵結合力,transferrinsaturation)=血清鐵/血清總鐵結合力×100%,是一項反映鐵增加的敏感,特異性指標,早期可發現生化異常,正常人為20%~35%,而HHC可以達到55%~100%,升高還可見於各種壞死炎症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某些腫瘤等。

  聯合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檢測是檢測HH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的方法。

  5、肝髒組織檢查:可觀察到肝組織纖維化與肝硬化的程度,並可用化學方法測定肝鐵濃度,這是診斷血色病肯定的診斷方法,用普魯士藍染色觀察可染的含鐵血黃素應作為肝活檢的常規方法,臨床上計算肝鐵指數有一定實用價值。

  肝活檢是主要的診斷手段,進行組織學檢查明確病變性質;還可以用於肝含鐵量的組織化學估測和測定肝鐵幹重。

  肝組織鐵含量測定結果顯示:HHC的每毫克幹燥的肝組織的鐵含量通常超過180pmol(正常肝髒應低於120pmol),通常有症狀的HHC病人的肝鐵達到10000~30000μg/g(幹重)(正常:300~1500μg/g,5~27μmol/g幹重),無並發症HHC,在鐵超過20000μg/g可以見到肝硬化和纖維化;HHC與酒精性或病毒性肝病合並存在時,肝硬化和纖維化發生於鐵離子濃度較低時;非典型或者年輕病人的早期階段,肝鐵含量小於10000μg/g。

  普魯士藍染色用來檢測鐵的含量和分布,Ⅰ級和Ⅱ級普魯士藍染色可見於正常肝髒,Ⅲ級普魯士藍染色偶然可見於酒精性肝病;沒有其他疾病時,Ⅲ和Ⅳ級普魯士藍染色見於HHC。

  肝髒活檢測定鐵濃度並計算肝髒鐵指數(hepaticironindex,HII),HII=(μg/g幹重)/(56×年齡),或者(μmol/g幹重)/年齡,當檢出肝鐵沉著和鐵含量增高〔(HII〉1.9,普通人通常小於1(1.5),平均肝鐵濃度〉50μmol/g)〕時,即可確診,假陰性罕見,脂肪肝可以有假陰性。

  6、骨髓塗片或切片:含鐵血黃素顆粒增多,尿沉渣中也可見這種顆粒,皮膚活檢可見黑色素和含鐵血黃素顆粒,約多數患者見到表皮基底細胞及汗腺中有繼發於鐵沉積的灰色素。

  7、糖耐量試驗:多異常血糖可以增高,轉氨酶常增高,但肝功能也可正常,血漿中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睾酮均減少。

  8、基因檢測隨著基因檢測的出現,HC在無症狀個體得到診斷將會非常常見,可以進行的基因檢測有C282Y,H63D等,用於基因型臨床診斷和一級親屬篩查。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攝片檢查:手,腕或其他受累關節顯示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麵不整和骨密度減低,骨質疏鬆及骨皮質囊腫也較常見,軟骨鈣化和關節周圍韌帶鈣化是關節病的晚期表現。

  2、X線攝片胸部檢查:顯示肺血管紋理增加或有胸膜滲出,可有心髒擴大。

  3、約有30%病例有心電圖異常,可出現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縮,室上性及室性心動過速,室性顫動,低電壓或ST-T段異常等改變。

  4、心髒超聲波掃描和心導管檢查可證實有限製性心肌病。

  5、心髒X線動態攝影術:可顯示心室收縮振幅減少,是查明心髒受累情況的敏感方法。

  6、肝髒計算機斷層掃描術(CT)檢查和磁共振圖像檢查:鐵負荷過多的病例可顯示肝密度增高,組織鐵增加,敏感性提高,嚴重患者CT可見肝密度超過36CT單位。

  7、去鐵胺試驗肌注螯合劑去鐵胺(去鐵敏)500~1000mg(或10mg/kg)後,收集24h尿測鐵含量,正常人〈2mg/24h,肌緩解很好,可使尿鐵排出量增加(〉2mg/24h),HHC〉10mg/24h。

  此試驗簡便易行,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對有腎功能不良者結果不可靠,在某些情況下,診斷發生困難時,可以此治療作為診斷性試驗。

06血色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血色病患者要注意低鐵飲食,控製鐵的攝人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指導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中不得使用鐵鍋、鐵製餐具等。肉類和內髒當中的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一般來說,肉類的顏色越紅,其中所含血紅素鐵就越多。心、肝、腎等內髒和動物血當中所含的血紅素鐵最為豐富。豆類,如黑豆、黃豆、豆漿等食物及其製品含鐵豐富。綠葉蔬菜中含鐵較多的有首蓓、菠菜、芹菜、油菜、覓菜、莽菜、黃花菜、番茄等。水果中以杏、桃、李、葡萄幹、紅棗、櫻桃等含鐵較多,幹果有核桃,其他如海帶、紅糖、芝麻醬也含有鐵。

07西醫治療血色病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療法,常用的治療措施包括去除體內多餘的鐵和對受損器官進行支持療法。一旦確定為本病的患者應立即進行治療,盡快減輕體內鐵負荷,使體內鐵含量達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這是延長生存期,使組織損害逆轉的最好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如下:

1、飲食方麵:HHC患者應該平衡膳食,多進食各種蔬菜水果、豆類、穀物、低脂奶製品;減少高鐵食品攝入量,魚類和家禽含鐵量低於肉類和海產品;飲用茶和咖啡可以減少鐵攝入量;盡量不飲酒或者少飲酒;避免補充鐵離子、含鐵複合維生素,不要補充鋅和止咳糖漿;避免進餐時補充維生素C,可以在餐間飲用橙汁等維生素豐富果汁。海產品含有細菌,對HHC可能造成致命的感染,故應該仔細清洗炊具和海產品、海產品充分加工。用玻璃或者陶瓷而不是鐵鍋及不鏽鋼炊具。

 2、靜脈放血:減輕體內鐵負荷的最主要的,有效措施是靜脈放血療法。一般每次可放血400~500ml,每周1~2次。每次放血約能去除200~300mg鐵,每次排鐵量以血中血紅蛋白水平而異,每排出1g血紅蛋白等於排鐵3。4mg。1年中約可放血100單位(每單位200ml)。具體放血方案應視患者體內鐵負荷程度不同而不同,每次放血前後,監測血清鐵,血清鐵蛋白與轉鐵蛋白飽和度。一般鐵逐漸移除後血清鐵蛋白會隨之下降,而轉鐵蛋白飽和度仍維持高水平。當Hb降到〈100g/L,血清鐵蛋白〈12g/L時應暫停靜脈放血,以後可每3~4個月放血500ml維持治療。

  放血後臨床表現包括心髒功能、肝髒功能、門脈高壓、皮膚色素沉著、內分泌功能等均可顯著好轉,甚至消失。但糖尿病及性功能低下不能恢複,最近材料認為性功能也可好轉。

  近年已有用連續流式係統血細胞分離機可自動通過比重單采術,將過多的紅細胞很快去除,再將自己血漿回輸,或用置換劑,以達到快速去鐵(Adams等,1996)。

3、鐵螯合劑:鐵螯合劑或去鐵劑是一種藥物性防止或去除鐵積聚的治療方法,現已有100多種鐵螯合劑,經體內及體外試驗,其中臨床上最常用的是去鐵胺(desferoxamine),靜脈、肌內或皮下注射。口服吸收差,也可與靜脈放血同用。

  常用方法:去鐵胺,肌內注射10mg/(kg·d),可從尿中排鐵10~20mg/d。現主張用20~40mg/(kg·d)連續12~16h皮下注射(利用便攜式電池推動的注射泵)的方法,可促進鐵排出,並減少副作用。有人主張用鐵螯合劑的同時給大量維生素C100~1000mg/d口服。因為維生素C能促使鐵過多的患者的單核巨噬細胞釋放鐵,還可減慢可溶性的鐵蛋白轉變為不可溶性的含鐵血黃素過程,使血中的鐵含量增高,提高了鐵與螯合劑的結合率,從而促進了鐵的排出。但維生素C可使鐵的毒性增高,特別是心髒毒性,在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可出現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此藥對繼發於慢性貧血或有心力衰竭,不適用靜脈放血者較好。用藥後可使肝病,乏力,心功能異常及內分泌功能改善,但對關節病無影響,有時還可加重,對糖尿病有胰島素依賴性者並無效果。對遺傳性血色病效果較差,且價格昂貴。

  去鐵胺用後局部可有腫痛等刺激症狀,對眼、耳、肺及神經係統有毒性,還可有生長停滯、骨異常、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等毒副作用。

  自20世紀80年代已有口服鐵螯合劑(Bierer等,1990),常用的為deferidrone(1,2-dimethyl-hydroxypyrid-4′-one),又稱L1,每天50~75mg/kg,口服,分3~4次。此藥吸收快,在服後5~6小時已排除。它代謝成葡糖苷酸結合體(glucuronideconjugate),即無螯合作用。此藥較穩定,價格較去鐵胺便宜。毒性反應有肌肉,骨骼痛,胃難受、鋅缺乏、粒細胞減少等(Kontoghiorghes等,1995)。

  國外近年有用吡哆醛異煙腙、EBED,異羥肟酸等治療,現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肝移植治療本病文獻(1999)已有報道。

 4、並發症的治療:

  (1)糖尿病:部分病例通過放血治療可減輕症狀。通過減肥,飲食控製,口服降糖藥物及用胰島素等綜合治療可取得療效,但有時療效較差。

  (2)心髒病變:有報道部分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和快速心律失常者,去鐵後可得到改善。但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動過速將是致命的。治療方法與標準治療方法相同。

  (3)性腺功能低下:僅少數幸運者經徹底的放血治療後垂體-睾丸-月經功能恢複正常。多數由於腺垂體纖維化,所導致的性功能低下為不可逆的。性功能不全用睾酮治療可減輕症狀,少數伴有貧血的男性患者用睾酮替代治療後貧血改善。其他內分泌異常可視病情給予替代治療。

  (4)關節病變:用靜脈放血和非皮質激素藥物治療後,1/3患者的關節痛好轉,無變化或惡化者各占1/3。關節炎性改變仍持續存在。一些患者關節功能退化持續進展,需行全膝關節或全腰關節成形術以再造完整的功能。

  此外患者還應嚴格禁酒及盡量避免使用有肝毒性的藥物。各種病因導致鐵過多的患者預防感染也是很重要的。細菌在鐵過多的環境中侵襲性和致瘤力大大提高,加上鐵過多時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故易發生細菌感染。特別是不能進食未徹底煮熟的海洋貝殼類,因常有一種海洋菌(Vulnificus弧菌)附著,該菌在中度富含鐵的環境中能迅速大量增殖導致致命的敗血症。另外,少見的那爾仙(Yersinia)腸炎菌導致的腹膜炎和敗血症亦有報道。

5、支持療法: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糖尿病、陽痿和其他繼發性疾病的治療類似於這些疾病常規的治療方法。對於糖尿病宜使用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

  終末期肝病可用原位肝移植進行治療。但是,除非首先糾正過多的鐵儲存,否則肝移植的結果不很樂觀。已經有的數據表明與其他原因的肝移植相比死亡率高,原因與肝外鐵離子沉積有關,肝移植後的死亡原因為感染和心血管並發症。

二、預後

  Niederau等(1994)對德國Dusseldorf大學醫學院血色病進行統計分析,認為:如患者能在早期診斷,無糖尿病及肝硬化時即進行靜脈放血,防止組織損傷,其生存期可與正常人相似。

  預後與肝實質鐵沉積量與速度,治療方法,靜脈放血早晚與次數有關,純合子的預後比雜合子差。

  1976年前有人統計血色病85例,在胰島素發現前大多患者死於糖尿病性昏迷,診斷後幾個月或12年即死亡。經應用胰島素及靜脈放血治療5年生存率達66%,10年生存率達32%。至1980年療效更好,5年生存率達92%,10%生存率76%,15年生存率59%,20年生存率49%。最近Adams(1991)報道診斷後15~20年生存率可達70%,也有報道本病患者最好中位生存率為20年,這是由於早期診斷的病例增多。

  死亡原因:本病患者約有1/3死於腫瘤,其中主要是肝癌,為正常人群的300倍,其次為肝硬化,亦比正常人群多,死於心髒病者亦不少見,因糖尿病而死者較少。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