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血液> 維生素K缺乏病

維生素K缺乏病簡介

相關問答

  維生素K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在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綠葉蔬菜和各種食用油例如大豆、棉籽、菜籽和橄欖油中維生素K的含量高。維生素K缺乏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嬰兒最為常見。

【詳情】

01維生素K缺乏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1、吸收障礙

  (1)膽鹽缺乏:如膽總管梗阻、膽瘺、術後膽汁引流導致膽鹽缺乏,或長期服用礦物油潤滑劑,使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障礙。

  (2)各種腸道病變:吸收不良綜合征,胃腸道大部切除術後等。

  (3)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抑製腸道細菌生長,使腸道合成維生素K2減少。

  2、利用障礙嚴重肝功能損害,口服抗凝藥如苄丙酮雙香豆素(Warfarin),醋硝香豆素(Acenocumarol)及雙香豆素(Dicoumarol)等化學結構與維生素K類似物,可抑製維生素K參與合成活化有關凝血因子的作用。維生素K缺乏或口服上述抗凝藥均可致血中維生素K缺乏誘導蛋白(proteininducedbyvitamineKabsenceⅡ,PIVKA-Ⅱ)形成,PIVKA-Ⅱ穀氨酸殘基未r-羧化,不能與Ca2結合,不能黏附磷脂,不能激活,無凝血功能。

二、發病機製

  維生素K1於遠端小腸主動轉運吸收,維生素K2在末端回腸及結腸被動擴散吸收,均需膽汁、胰液參加,並與乳糜微粒結合,由淋巴係統轉運至全身,儲存於肝髒、腎上腺、肺、骨髓、腎等器官,儲存量不多。以葡萄糖醛酸衍生物的形式自尿中排泄。影響腸道吸收因素較多,液體狀石蠟、其他脂溶劑、輕瀉劑可明顯減少維生素K的吸收,長期腹瀉脂肪吸收障礙,或膽管阻塞患者,常致維生素K缺乏;長期抗生素治療抑製腸道合成維生素K的菌群,亦可引起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複合物活性易被紫外線和堿破壞。

  維生素K是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血漿凝血抑製物(蛋白C、蛋白S)穀氨酸殘基γ-羧基化的重要輔酶,維生素K缺乏時,上述凝血因子的合成、激活受到顯著抑製,引起各種出血表現。維生素K輔助的穀氨酸殘基γ-羧化還發生於骨、牙、腎、皮膚、肝和乳腺等組織的蛋白質分子,在骨骼中即為調節鈣在骨基質中沉積的骨鈣蛋白-骨鈣素(osteo-calcin),並可能參與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1989年美國科學院推薦維生素K每天飲食供給量,正常成年男性每天70~80μg,成年女性每天60~65μg。經研究人類的維生素K需要量每天為0.5~1.0μg/kg。

02維生素K缺乏病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典型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症,多於生後2~5天起病,以胃腸道出血為主,可伴皮膚出血、臍帶出血等。嬰兒遲發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多見於生後2周~3個月母乳喂養嬰兒,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出血症狀重,常有顱內出血而致顱內壓增高及神經係統症狀,病情危重。

03維生素K缺乏病有哪些典型症狀

  主要表現為輕重不一的出血症狀,常見有鼻出血,牙齦滲血,皮下青紫,黑糞,月經過多,痔瘡出血,創麵與術後滲血等,深部組織血腫與關節腔積血較少見,偶可見顱內出血危及生命,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狀常常很突然,無預兆。

1、維生素K缺乏症:輕度維生素K缺乏,在臨床上可無出血現象,僅能借助凝血酶原時間測定以肯定診斷,當濃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時,在損傷處如創口,潰瘍麵,針孔及刷牙後往往呈現滲血,手術,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損害時,凝血酶原濃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濃度下降至正常的15%~20%以下,往往可出現自發性出血現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壓處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擊或穿刺部位,均可發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腫,常有鼻衄及齒齦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糞等,患肛痔者常流血不止,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喪失或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兒出血症:為本病特殊表現之一,出生後腸道內尚無足夠細菌合成維生素K,而人乳中維生素K又極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濃度繼續下降,至第2~3天達最低水平(約為正常的10%~40%),此後凝血酶原濃度逐漸上升,至第7~8天時才恢複,在出生一周內可有胃腸道出血,繼以其他出血傾向,如有顱內出血時,可引起腦膜刺激征及顱內壓增高症候群,發生嘔吐,角弓反張等。

04維生素K缺乏病應該如何預防

  有人推薦給新生兒常規使用維生素K10.5~1mg,以預防低凝血酶原血症,降低產外傷所致的顱內出血的發生率在考慮進行外科手術時,也可預防性使用.要不在預產期前1周給母親使用預防劑量(2~5mg/d,口服)的維生素K1,或在分娩前6~24小時給以維生素K1溶液(2~5mg,肌內注射)服用抗驚厥藥物的妊娠婦女分娩前2周應每天服用維生素K120mg以預防胎兒出血.母乳葉綠醌含量低並非由於攝入不足,也不能通過每天吃進去的新鮮綠葉蔬菜貯存

05維生素K缺乏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維生素K缺乏最敏感的指標是在血漿中出現脫-γ-羧基-凝血酶原(DCP)。DCP也就是通常所說的PIVKA(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誘導的蛋白質),它可用適合的抗體進行測定。健康者血漿中無。

  2、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減少,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伴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

  3、凝血酶原糾正試驗可鑒別因子V及纖維蛋白原缺乏,血漿PIVKA-Ⅱ增高。

  4、病情嚴重時,凝血時間,血漿複鈣時間亦延長,補充維生素K後,上述測定可恢複正常。

  根據臨床表現可做心電圖,B超等檢查。

06維生素K缺乏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維生素k缺乏病可以進食動物肝髒等食物,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飲食為主,避免進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誘發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維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時,更應注意飲食調節,要根據情況給予禁食,或進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況好轉,方可逐步改為少渣半流、軟飯、普食等。同時要禁酒。

07西醫治療維生素K缺乏病的常規方法

 1、治療

  一般病人口服維生素K44mg,2~3次/d,或維生素K110~20mg/d,肌內或靜脈注射,注射速度

 2、預後

  新生兒如大劑量應用維生素K,特別是K3、K4,可引起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症,多發生於母親或新生兒本人曾接受維生素K治療者,及G-6-PD缺乏、維生素E血濃度低下者。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