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間背神經卡壓症病變多位於一些特定解剖部位,骨--纖維管,或無彈性的肌肉纖維緣、腱弓等神經通道關鍵卡壓點,該處受壓神經難以回避、緩衝。其病因可歸納成三大類:
1、管內壓迫:腱鞘囊腫,神經纖維瘤,神經慢性損傷性炎症。
2、管外壓迫:骨疣、骨與關鍵損傷、韌帶損傷。
3、全身疾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粘液水腫、肥胖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Reynaud病、妊娠等可合並神經卡壓征。
神經卡壓病變的致傷因素為神經缺血和機械性損害。急性短期的壓迫可使神經缺血,受壓軸索軸漿流受阻,缺氧,水腫。壓迫嚴重持久可使神經纖維發生脫髓鞘變化,甚至遠端軸索崩解,髓鞘發生Waller變性。肢體活動時,處於狹窄通道內神經纖維在機械刺激下發生慢性損傷性炎症,並加重水腫-缺血的惡性循環。但一般病理變化都在Seddon機能性麻痹階段和Sunderland5級分類的第1、2級。大部分為可逆性損害。
骨間背神經卡壓征患者肢體活動時,處於狹窄通道內神經纖維在機械刺激下發生慢性損傷性炎症,並加重水腫-缺血的惡性循環。
以下為骨間背神經卡壓症的具體臨床表現:
1、肌萎縮
確診為骨間後神經卡壓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縮。
2、局部壓痛
壓痛常常局限在肱骨外上髁下方2~4cm處,即為卡壓的骨間後神經處,外上髁亦可能同時有壓痛。檢查時應作雙側檢查,比較兩側相同解剖位置對按壓的反應。因該處正常人壓之亦感酸脹。
3、誘發痛
伸肘時的抗阻力旋後,可誘發疼痛。因旋前時旋後肌被拉長,而抗阻力旋後,旋後肌在拉長的情況下收縮對骨間神經壓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緣在前臂旋後時亦強力收縮加強對神經的壓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誘發肘外側痛,此為中指試驗。主要是誘發隻在第三掌骨基底部的伸腕短肌強力收縮,刺激骨間背神經而引起肘外側疼痛。
4、甩水試驗
屈腕位,反複旋轉前臂,像甩掉手部所沾的水,亦可誘發疼痛。實為牽拉旋後肌和橈側伸腕短肌,而對骨間後神經產生壓迫。
5、局部腫塊
少數纖瘦的患者肌肉萎縮,可予Frohse弓處捫到條索狀腫塊,塊有壓痛。
6、伸指伸拇障礙
晚期患者可出現拇指不能伸、不能橈側外展,2~5指掌關節不能伸。
骨間背神經卡壓症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以下方式預防該疾病的發生
一、全身調整
1、良好的睡眠,身體得到足夠休息
2、飲食:健康飲食,減少鈉鹽攝入
3、學習一些輕鬆呼吸法,緩解壓力
4、全身的鍛煉,提高整個身體狀態
二、工作姿勢:正確的使用電腦姿勢
三、頸及前臂肌群的鍛煉:可作練功十八法醫療保健操,前六節,加上前臂伸展運動,增強上肢及頸臂肌群的彈性
骨間背神經卡壓症的臨床檢查方法有以下兩種:
1、骨間背側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診斷檢查
肌電圖示伸拇、伸指肌纖顫電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2、骨間背側神經卡壓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本病主要和拇長伸肌腱斷裂、高位橈神經損傷或受壓綜合征相鑒別。橈神經的高位受壓可能發生在臂腋角處受到背闊肌和大圓肌的腱性壓迫或上臂中部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壓迫,其表現主要為腕下垂、不能伸拇、伸指並伴有感覺障礙。
骨間背神經卡壓症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患者需健康飲食,減少鈉鹽攝入。
骨間背神經卡壓症在臨床發現,神經在走行路線上若出現單一嵌壓則很少出現症狀,出現症狀亦很快治好,但若出現兩側嵌壓則症狀很明顯且不易根治,需要治療兩處的嵌壓。頑固性肘痛病人,常伴有頸部神經受壓,如果能同時治療及鍛煉頸部肌群及前臂肌群,使之更有彈性、更柔軟,則對病人有好處。
1、頸中線按摩
右手食、中、無名指從枕部正中線第二頸椎棘突處(鼓起處)向下按摩,彈撥到第七頸椎棘突,上下10次,要以酸脹為度。機理:按摩彈撥項韌帶及棘上韌帶,增強其軟弱性,減少對脊神經後支的刺激。
2、頸項爭力
吸氣,向左轉頭到極限再輕拉一下,回複中位。吸氣,向右轉頭到極限再輕拉一下,回複中位。吸氣,向上仰頭到極限再輕拉一下,回複中位。吸氣,向下低頭,下顎碰到胸骨再輕拉一下,回複中位。
3、前臂伸展運動
平屈前臂伸展:手臂平舉向前,然後手掌下彎朝向身體,用另一隻手扶住掌指關節,輕輕把手往下壓,數到10再放開。平屈握拳,前臂伸展:手臂平舉向前,手握起拳,用另一隻手扶壓在掌指關節,輕輕把拳頭往下壓,數到10再放開。此鍛煉伸展前臂伸肌群,增強其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