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精神> 應激障礙

應激障礙簡介

相關問答

  應激相關障礙舊稱反應性精神障礙或心因性精神障礙,是指一組主要由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引起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

【詳情】

01應激障礙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應激源:常見的應激源有以下幾項:A、嚴重的生活事件,如慘重的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襲擊;被強奸或重大的財產損失。B、重大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災等的對生命安全的威脅。C、戰爭場麵,如敵對雙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戰。

  2、個體易感性:上述應激源的存在無疑是發病的關鍵所在,但事實上,遭受應激的大多數人並不出現精神障礙。這表明個體的易感性在發病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易感性包括:病前個性、軀體狀況、年齡等。

02應激障礙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本病屬於應激反應,故在此時體內的一些代償性的內分泌激素會迅速增加,以緩解應激時出現的消化道出血。由於應激狀態下,胃黏膜的血液循環減弱,血液重新分布到腦以及心髒等重要器官,故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合並消化性潰瘍出血,嚴重病例甚至可有大出血。應引起臨床注意。

03應激障礙有哪些典型症狀

  臨床表現的初期為“茫然”階段,以茫然、注意狹窄、意識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難、不能理會外界的刺激為特點;隨後,患者可以出現變化多端、形式豐富的症狀,包括對周圍環境的茫然、激越、憤怒、恐懼性焦慮、抑鬱、絕望以及自主神經係統亢奮症狀,如心動過速、震顫、出汗、麵色潮紅等。有時,患者不能回憶應激性事件。這些症狀往往在24-48小時後開始減輕,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3天。

04應激障礙應該如何預防

  本病因嚴重的生活事件,如慘重的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襲擊;被強奸或重大的財產損失重大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災等的對生命安全的威脅戰爭場麵,如敵對雙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戰等因素造成,故遇到上述情況時應積極給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避免應激障礙的發生

05應激障礙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DSM-Ⅳ)對急性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APA,2000)

  1、患者曾暴露於某一(精神)創傷性事件,存在一下2項:

  a患者親自體驗、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數件涉及真正的或幾乎導致死亡或嚴重的損傷,或者涉及自己或他人軀體完整性遭到威脅的事件。

  b患者有強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懼反應。

  2、在體驗這種令人痛苦事件之時或之後,表現出至少3項以上的下列分離性症狀:

  a麻木、分離或沒有情感反應的感覺;

  b對周圍環境的意識能力下降(茫然的狀態);

  c對事物的不真實感(現實解體);

  d身體與思想失去聯係感(人格解體);

  e不能回憶創傷的重要方麵(分離性遺忘)。

  3、以反複的意象、觀念、夢、錯覺、閃回發作或這種體驗的生動再現感,持續地重新體驗到這種創傷事件;或者暴露於創傷事件的提醒物時感到痛苦。

  4、明顯回避能引起創傷回憶的刺激(例如觀念、感受、話題、地點、人物)。

  5、明顯的焦慮或警覺性增高症狀(例如難以入睡、易驚惹、注意力不集中、過分警覺、過分的驚嚇反應、坐立不安)。

  6、此障礙產生了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麵的功能受損、或者影響了患者繼續其必要的事業(例如花了不少時間去告訴家人這些創傷體驗以獲得幫助)。

  7、此障礙並非由於某種物質(如某種濫用物質或治療藥品)或由於一般軀體情況所致的直接生理性效應,也不能歸於短暫性的精神病性障礙,而且也不隻是已有的軸Ⅰ或軸Ⅱ障礙的惡化加重。

06應激障礙病人的飲食宜忌

  規律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按時吃飯,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

  1、避免可樂、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麥粉製品、洋芋片、醃肉等易刺激身體的食品。

  2、勿吃垃圾食物,正確的飲食將強化身體,使免疫係統及神經係統狀況俱佳。人格障礙飲食應注意:多食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以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抗精神病大都通過改善病情,而增進食欲,有的病人不知饑飽,一次進食量較多,因此,飲食應定時、定量,按食譜供應。

07西醫治療應激障礙的常規方法

  急性應激障礙的處理即心理危機幹預。治療幹預的基本原則是及時、就近、簡潔。治療幹預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幹預為主、藥物治療為輔。

  由於本病由強烈的應激性生活事件引起,心理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是讓患者盡快擺脫創傷環境、避免進一步的刺激。在能與患者接觸的情況下,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與患者促膝交談,對患者進行解釋性心理治療和支持性心理治療可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幫助患者建立起自我的心理應激應對方式,發揮個人的緩衝作用,避免過大的傷害。

  在與患者進行心理會談時,不要避免和患者討論應激性事件,而要因人而異,與患者會談交流事件的經過,包括患者的所見所聞和所作所為。這樣的討論將有助於減少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的對自身感受的消極評價。

  要告訴患者,人們在遭受天災人禍之後,親曆了傷痛,失去了親人朋友,或者目睹了他人的傷亡之後,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會有一係列的反應。這些反應包括恐慌,憂慮,情緒低落,失眠,頻繁做惡夢。有的人會煩躁易怒。

  他們也會心神恍惚,難以集中注意力。但是,這些反應都是人類正常的應激機能。很多人的症狀都會有所緩解。雖然很多症狀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不會嚴重到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步。要對患者強調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麵臨緊急意外時,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滿意。

  藥物主要是對症治療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適當的藥物可以較快地緩解患者的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症狀,便於心理治療的開展和奏效。

  災難發生後24-48小時之間是理想的幹預時間,在事件發生後24小時內不進行心理危機幹預。

  綜上所述,以上內容講述的是急性應激障礙的治療方法,可以讓人們更好的治療急性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的患者還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治療,平時保持平和的心態。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