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很多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 ,大家都不需要太著急,下麵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一、治療
1、心理治療:各種形式的心理治療在PTSD都有應用的報道。對於急性PTSD主要采用危機幹預的原則與技術,側重於提供支持,幫助患者接受所麵臨的不幸與自身的反應,鼓勵病人麵對事件,表達、宣泄與創傷性事件相伴隨的情感。治療者要幫助病人認識其所具有的應對資源,並同時學習新的應對方式。治療中不僅要注意PTSD的症狀,還要識別與處理好其他並存的情緒,如:相當比例創傷性事件的幸存者有強烈的內疚與自責。及時治療對良好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慢性和遲發性PTSD治療中除采用特殊的心理治療技術外,為患者及其親友提供有關PTSD及其治療的知識也很重要,還需要注意動員患者家屬及其他社會關係的力量,強化社會支持。
(1)心理動力學方法:PTSD的心理動力學治療方法是通過對焦慮抑鬱障礙的治療中改進而來的。Horowitz認為應激反應分為3個階段:①初始階段,特征表現為創傷事件的痛苦現實和因憤怒、傷心和悲痛而出現過度換氣;②否認階段,特征為對創傷事件強製性回憶的防禦,受害者對創傷性事件的記憶缺損,對創傷事件的線索不予注意並以幻想來抵消創傷性事件的真實性;③強製階段,特征為高度警覺,過分驚嚇,睡眠和夢的障礙,強製性反複出現的與創傷有關的思維內容和迷惑。若這3個階段未完成,則可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他提出了一個簡短的心理動力學治療模式,治療是為了發動患者的適應階段,其目標是否定強製階段;治療的有效性取決於對創傷事件的再解釋。
(2)認知行為治療:PTSD的認知行為治療也是來自對焦慮障礙的治療方式改進。學習理論結合了經典的和操作性條件理論來解釋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形成和保持。認知理論進一步對學習理論作了補充,目的是解釋為什麼個體感知到威脅與真實的威脅相比更能觸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個體對創傷性事件的認知方式是認知行為治療的焦點。附加的幹預措施如複寫技術訓練或獨立判斷訓練,可用來治療難治性症狀或為個體的恐懼和焦慮提供更合適的反應。具體技術可以為暴露療法。通過反複的重複暴露於與創傷事件有關的產生恐怖的過程,使個體的焦慮可以成為一種習慣,而焦慮出現之前的觸發因素則可能喪失作用。通過認知治療改善患者否認回避現實的錯誤行為方式,提高適應能力。治療時既要盡量消除應激事件的影響,也要注意改造患者不良的個性特征。
(3)應激預防訓練:這種方法包括一個教育階段和一個應對技能階段。教育階段使個體認識到治療的合理性,並在開始治療時建立信心以及與治療者的良好關係。應對技能訓練包括鬆弛技術訓練、用於抵消負性思維反芻的思維中斷技術,及用自我對話敘述法以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製。
(4)再生眼運動脫敏作用(EMDR):Shapiro近來提出EMDR可作為治療PTSD的新方法。EMDR技術包括睜眼想象暴露於創傷性事件,治療過程中有與創傷性事件相關的認知和情緒刺激性語言,伴隨著持續性的視覺眼跟蹤運動。有種假說認為,快速眼掃描運動可以產生一種拮抗恐懼狀態,因此具有與係統脫敏中放鬆練習相對等的作用。
2、藥物治療
(1)抗抑鬱藥物:最早的PTSD藥物治療研究是三環類抗抑鬱藥阿米替林、丙米嗪,結果顯示療效較好。後來有關SSRI類藥物如帕羅西汀、氟西汀等治療PTSD的研究也證實,能明顯減輕患者的警覺性增高和閃回症狀,也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
(2)抗驚厥藥: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在對越戰老兵的研究中,顯示對中度的PTSD患者有明顯的效果。
尚無藥物對PTSD的各組症狀都能產生滿意療效。在運用抗抑鬱劑治療PTSD時,劑量與療程同抗抑鬱症的治療,治療時間和劑量都應充分。有人建議緩解後還應給予1年維持治療。根據病人症狀特點,其他可以考慮選用的藥物包括:抗焦慮劑、抗痙攣藥物、鋰鹽等。除非病人有過度興奮或暴力性的發作,一般不主張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3、心理治療合並藥物治療:PTSD的首選治療尚無一致意見,比較肯定的是心理治療合並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佳,有文獻報道有效率達70%。PTSD患者往往感到外部世界不安全、不可預測、無從把握。因此,穩固的治療關係在PTSD治療中格外重要。如果心理治療者考慮在治療中合並用藥,最好在治療的計劃階段就與病人討論有關問題。對於服藥,不同患者可能會賦予其完全不同的意義,作出不同的反應。有的認為服精神科的藥是種恥辱,有人會覺得醫生用藥應付他,有人認為醫生開藥是心理治療無法收效的不得已之舉。這些情況都值得考慮,治療者也確有必要自我審視,明確自己開處方時的真正動機和意義。
4、家庭治療:通過家庭治療有關原則,加強或重建患者社會支持係統,改善患者生活環境的心理支持條件,如通過疏泄、解釋、支持、鼓勵、指導等幫助患者擺脫陰影,盡快緩解症狀,從痛苦中走出來。
5、護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護理:
①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外界刺激。由於應激相關障礙病人富有暗示性,不能將其同症狀豐富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增加新症狀或使原有症狀更頑固。
②應尊重病人,允許保留自己的天地和注意尊重其隱私。
③加強觀察和關心病人(但不被病人意識到)。加強不安全因素和危險物品的管理,以便早期發現自殺、自傷或衝動行為的先兆,防患於未然。
④應激相關障礙發作期應耐心喂飯,一時不能進食可稍緩喂飯。對有軀體化症狀的病人,應用暗示性言語引導緩慢進食,或分散注意力,避免其全神貫注自己的進食障礙而妨礙進食。同時應在少量進食後,可用沒有出現不良反應的事實,鼓勵其進食。
⑤對有自理缺陷(如心因性木僵)的病人,做好晨晚間護理,加強飲食護理,必要時可鼻飼飲食,保證其營養的需要,對心因性木僵病人同樣要定時翻身,做好皮膚、口腔等護理,防止褥瘡,利用病人有暗示性的特點,以暗示言語鼓勵其循序漸進地加強自主功能訓練。
⑥參加以娛樂性遊藝為主的活動,使病人在鬆弛的環境中分散注意力,避免對疾病過分關注,忘記心身痛苦。
(2)心理護理: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談話時,要態度和藹,注意傾聽,提問要扼要,著重當前問題,給予簡明的指導。鼓勵病人回憶自己心理創傷所致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發作時的感受和應對方法,接納病人的焦慮和抑鬱感受,並討論和教會應對應激相關障礙發作的簡易方法。
②每天定時接觸病人,分析應激相關障礙症狀和惡劣心境的原因和危害。使病人認識到對自身病症的過度關心和憂慮無益於恢複健康。用支持性言語幫助病人渡過困境,並且輔導病人有效地應對困難。幫助列出可能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並協助分析各方案的優缺點。當初步獲效時,應及時表揚。
(3)特殊護理:
①在嚴重應激障礙發作時,應將家屬隔離,護士必須有條不紊地進行治療護理,並使病人明白發作不會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
②應激相關障礙相關的焦慮反應有時可表現為挑釁和敵意,需適當限製,並對可能的後果有預見性,必要時設專人陪護。
③發生意識障礙時,應加強生活護理和觀察,防止其他病人的傷害和防止走失等意外。
④嚴密觀察病人的情緒反應,適當滿足其合理要求,對不合理要求應認真解釋和說服。
⑤對軀體化症狀,應讓病人了解功能障礙是短暫的,通過檢查證明無器質性損害。應使病人確信隻要配合醫生治療完全可恢複健康。
⑥對病人當前的應對機製表示認同、理解和支持。需鼓勵病人按可控製和可接受的方式表達焦慮、激動,允許自我發泄(如來回踱步,談話,哭泣等),但不要過分關注。
⑦遵醫囑給相應治療藥物,如抗焦慮藥、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等,讓病人了解和自行觀察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
⑧在間歇期教會病人放鬆技術,與醫生合作做好暗示治療、行為治療、反饋治療等,使其增強治療信心,並要爭取病友、家庭和社會支持。
⑨強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觀念,教會病人正確應對創傷性體驗和困難,恰當處理人際關係,防止疾病複發。
(4)康複治療和護理:康複期幫助病人認識和正確對待致病因素和疾病性質,克服個性缺陷,掌握疾病康複途徑,從而提高自我康複能力。
(5)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屬對應激相關障礙的發生有正確的認識,消除模糊觀念引起的焦慮、抑鬱。應幫助病人和家屬學習疾病知識,以免擔心疾病會演變成精神病。使家屬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境,既要關心和尊重病人,又不要過分遷就或強製病人。協助病人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當處理與病人的關係,並教會家屬正確幫助病人恢複社會功能。
二、預後
本類型疾病從遭受創傷到出現精神症狀有一個潛伏期,一般創傷後應激障礙發病的潛伏期從幾周到數月不等(很少超過6個月)。病程有波動,大多數病人可恢複,少數病人表現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轉變為持久的人格改變。少數病人可有神經症病史等附加因素,從而降低了對應激源的應對能力或加重疾病過程。精神障礙延遲發生,在遭受創傷後數天甚至數月後才出現,病程可長達多年。
相信大家對創傷後應激障礙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了。自己內心應該有了一個答案。當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但是不管是吃什麼,都不要過量,否則不能治病,還會引起其他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