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腸病症狀
對阿米巴病的診斷,除根據患者的主訴、病史和臨床表現作為診斷依據外,重要的是病原學診斷,糞便中檢查到阿米巴病原體為唯一可靠的診斷依據。通常以查到大滋養體者作業現症患者,而查到小滋養體或包囊者隻作為感染者。
在作診斷時,或腸阿米巴病不應忽視,因阿米巴病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該病起病較慢,中毒症狀較輕,容易反複發作,腸道症狀或痢疾樣腹瀉輕重不等,故對腸道紊亂或痢疾樣腹瀉而病因尚未明確,或經磺胺藥、抗生素治療無效應疑為本病。
臨床表現:阿米巴腸病潛伏期長短不一,自1~2周至數月以上不等,雖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感染,僅以共棲生存,當宿主抵抗力減弱以及腸道內感染等,臨床上始出現症狀。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以下類型:
1、無症狀的帶蟲者:
患者雖然受到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蟲僅作共棲存在,約有90%以上的人不產生症狀而成為包囊攜帶者。在適當條件下即可侵襲組織,引起病變,出現症狀。因此,從控製傳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觀點出發,以於包囊攜帶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給予治療。
2、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腸病:
發病較緩慢,無明顯全身症狀,可有腹部不知,僅有稀便,有時腹瀉,每日數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樣糞便,而與一般腸炎相似,大便檢查可發現滋養體。
3、急性典型阿米巴腸病:
起病往往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大便次數逐漸增加,每日可達10~15次之多,便時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與裏急後重,後者表示病變已波及直腸。大便帶血和粘液,多呈暗紅色或紫紅色,糊狀,具有腥臭味,病情較者可為血便,或白色粘液上覆蓋有少許鮮紅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在早期體溫和白細胞計數可有升高,糞便中可查到滋養體。
4、急性暴發型阿米巴腸病:
起病急劇,全身營養狀況差,重病容,中毒症狀顯著,高熱,寒戰、譫妄、腹痛、裏急後重明顯,大便為膿血便,有惡臭,亦可呈水樣或轎水樣便,每日可達20次以上,伴嘔吐、虛脫,有不同程度的脫水與電解質紊亂。血液檢查中性粒細胞增多。易並發腸出血或甩穿孔,如不及時處理可於1~2周內因毒血症而死亡。
5、慢性遷延型阿米巴腸病:
通常為急性感染的延續,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病程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不愈,在間歇期間,可以健康如常。複發常以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飲酒、受寒、疲勞等為誘因,每日腹瀉3~5次,大便呈黃糊狀,可查到滋養體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臍擊或下腹部鈍痛,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消瘦、營養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