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是冬季一種常見的局部慢性凍傷,凍瘡初期的時候特別癢,在未破之前又稱凍瘡紅斑,隨著時間的延長破了以後會越來越痛,特別在冷暖急劇變化的初冬和晚冬時節很容易生凍瘡。沒到患病的時候,大部分患者選擇買一些凍瘡膏自己在家施治。
目前臨床治療凍瘡有內治法和外治法兩類,其中外治法更為常見。
外治法
(一)Ⅰ、Ⅱ度凍瘡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凍傷膏塗敷患處,每天2次,外包敷料。或使用具有皮膚修複功能的凍消。
有較大水皰者宜抽出皰內液體後再塗上述藥物。局部染毒糜爛或潰瘍時,宜用紅油膏或黃連素軟膏外塗,每天1次: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後浸泡,每日2次。或紅靈酒輕柔按摩凍瘡未破潰的部位。
(二)Ⅲ度凍瘡用7596酒精或新沽爾滅消毒患處周圍皮膚,抽吸皰內液體,再以紅油膏紗布包紮保暖。潰爛時摻九一丹外敷,每日換藥1次。如壞死組織溶解時,宜進行清創術。當腐肉脫盡時宜用紅油膏摻生肌散外敷。
內治法
(一)寒凝血瘀證形寒肢冷,顏色蒼白,繼而紅腫,有灼痛或瘙癢,麻木,或出現水皰、腫塊,皮色紫暗,感覺遲鈍或消失;舌淡苔白,脈弦細。
辨證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則形寒肢冷,皮色蒼白;寒性凝滯,氣血瘀滯則繼而出現皮色紅腫紫暗;氣血瘀滯,不能榮於肌膚則痛、癢、麻木相兼,甚則全無感覺;舌淡苔白、脈弦細為寒邪入侵之象。
治法:溫陽散寒,調和營衛。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味。
(二)寒盛陽衰證寒戰,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辨證分析:寒邪入侵,耗傷陽氣,邪正交爭則寒戰;陽氣衰微則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陽氣不能溫養則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為寒盛陽衰之象。
治法:回陽救逆,溫通血脈。
方藥:四逆加人參湯。
(三)瘀滯化熱證患處暗紅腫脹,甚則灼茹腐潰,膿水淋漓;惡寒,發熱,口幹;舌紅,苔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寒邪入侵,氣血瘀滯,日久化熱,複感外邪,邪正相爭則惡寒發熱;熱傷津液則口幹;熱勝肉腐則紅腫腐潰,膿水淋漓;舌紅苔黃、脈弦數為邪熱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理氣活血。
方藥:四妙勇安湯加黃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沒藥等。
如果凍瘡較為嚴重的患者,專家建議盡早到醫院接受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