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詠琪近日向媒體透露,有晚睡醒後不知是否床太舒服,起床時她竟動彈不得,要家人幫忙扶起身。因為本來就有頸椎側彎,她擔心情況會變更嚴重,忍不住哭了整晚。據梁詠琪回憶稱醫生診斷是急性頸椎炎,頸椎拉傷移位,經過針灸後漸漸好轉,不過她自曝:“去針灸時還很堅強,等老公收工前來接我,聽到他的安慰,我的眼淚忍不住狂流。”身形高挑的她,自嘲這是高人的煩惱,“我頸腰椎一直都微彎,左右不平衡,現在囡囡30磅重,我都經常抱她。不過女兒知道媽媽頸椎有事,都會幫我輕拍膊頭,感覺她在為我按摩,十分貼心。”
那麼,頸椎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呢?真的像梁詠琪所言是“高人的煩惱”嗎?還有什麼原因會導致這種疾病呢?
頸椎炎其實不是一種“病” 三種不良習慣促使高發
“最近天冷之後,門診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患者都患上了這種病,頸椎炎在業內更常規的稱謂叫做頸椎病!”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介紹說,頸椎病嚴格意義上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疾病!主要泛指頸段脊柱病變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和體征。這類疾患在40-60歲為高發年齡,已經40歲的梁詠琪已經跨入了這種病的高發年齡群體,這類疾患在70歲以後發病率幾乎為100%,隻不過有的人的症狀不嚴重而沒有察覺。這類病的很多誘因與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一是睡眠姿勢不良,主要是枕頭過高,致使頸部肌肉和關節平衡失調,加速了頸椎退行性變過程,從而誘發頸椎炎。
二是娛樂習慣不良,如長時間玩手機,長時間看電視,使頸部肌肉韌帶組織超負荷,引起勞損,使頸椎加速退行性變。
三是工作姿勢不良,如電腦族等工作人員。在頸部屈曲狀態下,頸椎間盤壓力大大高於正常體位,易加速頸椎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和頸部軟組織的勞損。
瘦高型的女性更易中招 四種證型常被誤診
“這種病如果說是‘高人’的煩惱,也有道理。比如臨床上常見體型苗條而且個子又高的女性常常容易患上頸椎病,這類女性的頸椎相對較長,低頭承受的重力更大更多,容易受累誘發疾病。”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介紹說,頸椎病根據臨床症狀可分為四種類型,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這四種證型屬於比較常見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區分往往容易被誤診,不能及時就診,延誤了病情。
神經根型表現為頸、肩、背部疼痛或酸、脹痛、針刺樣或燒灼樣痛、頸部活動受限,上肢可有發沉、無力、麻木、握力減退、肌肉萎縮等現象。這種證型容易跟肩周炎等疾病混淆。
椎動脈型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等,多為一時性或頸椎處於某種姿勢,當頭部離開該方位時症狀即可消失或者明顯好轉。這種證型容易跟眩暈等疾病混淆。
交感神經型表現為心慌、咽梗、胸悶氣短、血壓升高、多汗(隻局限於一肢體、頭部、頸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或出現於半側身體)。這種證型的頸椎病容易跟心髒病等疾患混淆。
脊髓型表現為上、下肢麻木、肌肉無力、步態不穩易摔倒,甚至出現排尿不暢、排尿困難、排便無力、便秘、四肢癱瘓。這種證型的頸椎病容易跟泌尿係統疾病混淆。
一般頸椎病變有三大類:
一、單純疼痛。這種情形僅止於頸椎關節的肌肉受傷、未出現脊髓神經壓迫,這類狀況會時好時壞,一般接受複健、視情況給予藥物治療,就能消除疼痛。
二、手部神經根刺痛、麻木。這種情形是神經已受傷、但多半隻傷到周邊的神經,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經過藥物治療、複健等,即會進步和改善。
三、脊髓壓迫、手腳乏力。這是最惡劣的程度,病情一定會持續惡化,往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如果壓迫狀況惡化到一定程度,即使進行手術,某些神經傷害是無法回複,所幸這類個案僅占所有病人一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