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體檢中的數學:為何那麼多虛驚一場?

作者:小妞  時間:2016-05-06 02:05:0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越早期的癌症越好治,這是毫無疑問的。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抓住大家這個心理,各種防癌體檢項目在祖國大地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黃金套餐、 白金套餐、土豪套餐,一個比一個貴。




那麼問題來了,防癌體檢到底有沒有用?它是不是越貴越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體檢的意義是什麼。

主要推薦的檢查項目

有效的防癌體檢分為兩大類,有些針對大眾,而更多隻針對“高危人群”。比如目前主要推薦的一些檢查項目舉例(不完全列表) :



針對大眾

乳腺癌:女性,40 歲開始,每年乳房 X 線篩查 ;

宮頸癌:女性,20 歲以後開始,35 年一次的宮頸刮片或 HPV 篩查 ;

/ 直腸癌:男性和女性,50 歲開始,每年一次糞潛血檢查;每 10 年做 1 次結腸鏡檢查。

僅針對癌症高危人群

肝癌:有酗酒史、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應該在 35 歲以後每半年進行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聲檢查 ;

胃癌:有胃潰瘍、幽門螺杆菌感染或家族胃癌史的,應該在 40 歲以後進行定期胃鏡或其他檢查 ;

肺癌:吸煙者或者戒煙不超過 15 年者,應該在 55 歲以後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 CT 掃描。




大家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幾點:

1. 很多癌症目前仍然沒有很好的篩查方式,包括致死率很高的腦瘤、 胰腺癌等。

2. 每種有效的癌症篩查針對的人群和使用的檢查方式都是嚴格限定的,沒有任何篩查適合所有人,也沒有任何篩查適合兩種以上的癌症。

3. 針對肝癌、胃癌、肺癌的篩查僅限於高危人群,並不推薦普通大眾去做篩查。原因我會在後麵詳細講。

4. 這裏麵沒有任何特別昂貴的檢查項目,比如PET-CT,比如基因檢測(這個我相信未來會有,但目前還不成熟),肯定不是越貴越好。

一句話,普通人靠體檢項目查出全部,甚至多數癌症,現在還是幻想。有效的辦法,是首先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某種癌症高危人群,然後再進行定向的檢查和篩查。

“假陰性”和“假陽性”

為何普通大眾做很昂貴的防癌體檢基本無效?主要是因為“假陰性”和“假陽性”。

“假陰性”是指有病但檢查結果正常,而“假陽性”是指沒病但檢查異常。

醫學上,沒有任何檢測是 100%準確的,醫院做的各種測試,無論是血糖檢測還是艾滋病病毒檢測,都有一定的假陰性和假陽性概率,隻是這個概率非常低。

相比而言,藥店櫃台賣的產品,比如早孕試紙,假陰性和假陽性率比較高,所以常導致意外的“驚喜”或者“驚嚇”。

再看兩個故事:

A體檢,發現腫瘤標記物上升,但無法判斷腫瘤在哪裏,個人和全家都極度緊張。又花了上萬元,進行多項檢查後,沒有在肺,肝,腸,胃等地方發現任何腫瘤,醫生推測可能是假陽性。小A一直懸著一顆心過了很多年,經常失眠,胡思亂想。

B體檢,發現腫瘤標記物上升,但無法判斷腫瘤在哪裏,個人和全家都極度緊張。又花了上萬元,進行多項檢查後,沒有在肺,肝,腸,胃等地方發現任何腫瘤,醫生推測可能是假陽性。小B終於放心,照常生活,不料一年後,突發淋巴瘤。

這兩個故事生動展現了目前癌症篩查的痛點:由於高假陰性和假陽性,篩查結果無法準確預測是否患癌,無法真正提高人群生活質量。

防癌體檢對普通人無效,主要是因為“假陽性”實在太多,導致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明明很健康的人被檢查出“癌症標記陽性”,嚇了個半死,直到花錢做更多檢查以後,才被證明是虛驚一場。

我挺喜歡的網絡作家馬伯庸去年曾寫了一篇文章《關於癌症, 跟大家說幾句》,在網上廣為流傳,故事梗概是他不吸煙不喝酒,但莫名其妙被人叫去做了個“螺旋 CT 肺癌篩查”,結果居然發現了陰影,呈現檢查陽性,過了幾個月他又做了個 CT,才確定了陰影不是癌症, 是虛驚一場。

這就像前麵故事的小A,是一個典型的由於防癌檢測“假陽性”而導致過度醫療的案例。

我開篇就說了,目前隻推薦吸煙者或者戒煙不超過 15 年者,在 55 歲以後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 CT 掃描。對於馬伯庸這種不吸煙、 沒有家族遺傳史的 30 多歲的年輕人,根本沒必要去做“螺旋 CT 體檢”。

因為即使他被檢查出是陽性,那 99% 以上可能性是假陽性!對於他來說,身體完全健康,本來應該不做癌症體檢,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但由於選擇做了這個不靠譜的 CT 體檢,他付出的代價是花 了幾千塊錢,做了兩次 CT,自己和家人擔憂了好幾個月。

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兒嗎?何況 CT 本身是放射性的,可能致癌,應該盡量少做。

關鍵是馬同學很善良,而且好像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忽悠了,因為他在文章末尾還推薦“每個人,尤其是煙民每年都應該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這句話對了一半:老煙民每年去檢查是應該的,但如果他2030歲的年輕粉絲也都受到偶像召喚,每年跑去做“螺旋 CT 肺癌篩查”,那隻能說馬同學給社會主義GDP做了大貢獻。(補充:馬同學後來在微博中轉發了專家的評論,糾正了“推薦大家每年去做低劑量螺旋CT”的問題。)


防癌體檢中的數學

為何低劑量螺旋 CT 這種癌症篩查隻適合老煙民,而不給普通大眾推薦?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菠蘿和大家玩一玩簡單的數學遊戲。

50 歲以下普通人群中肺癌發病率不到 0.1%。假設某市有 100萬人,那有 1000 人是真正有早期癌症的。假設低劑量螺旋 CT 檢測特異性和靈敏度都是 99%,也就是說 99% 有病的會被查出來,而 99% 沒病的人也會被正確排除,聽起來很不錯吧?但體檢結果會怎麼樣呢?(表1

首先可以看出,如果查出來沒癌症,那幾乎可以肯定確實沒有。因為989010/(10+989010)=99.999%的陰性結果都是可靠的。

但問題是這個體檢很難找出真正有癌症的人!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有癌症會被查出來的是 1000 X 99% = 990 人,而沒有癌症的人(99.9 萬)裏麵會有 1% 被錯誤診斷出有癌症,那就是 999000 X 1% = 9990 人。那麼整個體檢下來,會有 990 + 9990 = 10980 人被診斷有癌症,其中 9990 都是被誤診,假陽性率高達 91% !

也就是說 91% 被防癌體檢出陽性的人,其實都沒事。而那 990 個真正有癌症的人也會被混在 9990 人裏麵,無法分辨。因此所有的人都需要做第二次檢測,乃至第三次檢測,才有可能真正確認。

一個特異性和靈敏度都高達 99% 的檢測項目,何以最後假陽性誤診率會高達 91%


根本原因就是肺癌發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很低(不到0.1%),真正有病的人很少,因此即使一點點假陽性概率,也會導致大量沒有病的人被誤診,遠超過真正的病人。結果就是真正病人被淹沒在被嚇得半死但其實沒病的人群中,對誰都沒有好處。

目前市麵上癌症篩查的特異性和靈敏度都遠低於 99%,甚至要低於 90%。那麼同樣的題目中,如果特異性和靈敏度降低到 90%,陽性誤診率會是多少呢?

98.3%

事實上,螺旋 CT 肺癌篩查的特異性和靈敏度甚至到不了 90%。所以馬伯庸去做防癌體檢,從一開始就幾乎注定了要麼浪費金錢,要麼虛驚一場,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同時還多受了不必要的輻射。

正因為如此,菠蘿才不推薦大眾做各種癌症篩查,尤其是 CT 這 類對身體有影響的篩查。但我和很多醫生一樣,是強烈推薦癌症高危人群(55 歲以上長期吸煙者、有家族史、有已知癌基因突變等)定期去做靠譜的癌症篩查的,這是為什麼?

主要是因為這些人中有早期癌症的概率遠大於普通人群,體檢假陽性比例會大幅下降。例如,由於 BRCA1 基因突變而切了乳腺和卵巢的朱莉,她身上各器官有癌症的概率在 10%50%,那假設我們取 30% 的平均值,給 100 萬像 朱莉這樣的高危患者做同樣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 1% 的篩查,結果如何呢?(表2

假陽性誤診率隻有2%,而不是剛才那樣的83%。

在這樣的情況下,做癌症篩查就是非常有價值的。

小結:

我不是反對癌症篩查,而是反對大家受到忽悠,過度使用無效的“篩查手段”。

癌症篩查是個特別好的概念,大家都應該關注,但必須首先知道某個篩查手段是否有適合自己情況的。

目前看來,如果你不是高危人群,可以繼續在體檢的時候做一些常規,便宜的癌症篩查,但真的犯不著去花冤枉錢做那些很貴的防癌體檢,等以後有了更準確、可靠的防癌體檢方式再說吧。

不差錢,現在非要去?那檢查前,請反複默念100遍:“真的好多假陰性和假陽性”。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