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在節製飲食方麵均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和寶貴經驗。以下幾方麵可供老人們參考和借鑒。
(一)夥食有節,忌暴飲暴食
老年人因消化能力減退,胃腸適應能力較差,暴飲暴食,不但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還是誘發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飲食要有規律,盡可能少食多餐,不饑餓,不過飽,要定時定量。正如《養生避忌》中說:“故善養生者,先饑而食,食無令飽;先渴而飲,飲勿過冷。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備急千金方》指出:“飲食以時,饑餓適中”。《壽世保元》也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饑不大食”。以上都是告誡人們應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此外,老年人還應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養病庸言》中說:“無論粥飯點心,皆宜嚼得極細咽下”。《醫說》中雲:“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
(二)忌肥甘厚味
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老年肥胖。再者,過食油膩食物,對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來說,還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老人對營養的正常吸收。因此,古人對此早有論述,如《韓非子》中說:“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明代養生專書《壽世保元》中也說:“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活髒腑,調順血脈,使一身流行衝和,百病不作。養外者谘口腹之欲,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濁髒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全太和”。所以,老年人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膏粱厚味,以使神清體健,而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三)不可偏嗜
老年人飲食宜保持多樣化,不要偏食,偏嗜。因為各種食物都有它固有的營養素,飲食多樣化,才能保證營養平衡;如偏食,偏嗜,就會造成某種營養缺乏而導致疾病。《保生要錄》中說:“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而生痰;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髒氣不均”。《黃帝內經》中也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均說明必須合理飲食,不可偏嗜。
(四)不勉強進食
老年人的厭食,一般有生理性厭食、心理性厭食和病理性厭食等幾種,無論出現哪一種厭食,隻要沒有食欲,就不要勉強進餐。積極的辦法是調整飲食,加強體力活動,保持愉快的心境,創造輕鬆的進餐環境,烹調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能誘人食欲的飯菜。因為勉強進食,可傷人脾胃。梁代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曾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後天之本”。所以,注意節食,保護脾胃,實是保證健康長壽的重要環節。
(五)忌怒後進食
孫思邈說:“人之當食,須去煩惱”。古人還有“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之說。是說進食應保持心平氣和,專心致誌,才能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六)忌過冷過熱飲食
老年人宜適溫而食。過冷過熱飲食會損傷消化道粘膜,特別是食道粘膜,久之可引起食道癌。過食生冷還會損傷脾胃。老年人還應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食物應切細煮軟,應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