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治療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2-04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貧血的治療方法很多,主要有病因治療、藥物治療、輸血、脾切除、骨髓移植、中醫中藥治療、飲食治療等。

一、病因治療:

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采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藥物使情況複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二、藥物治療:

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係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四、脾切除:

脾髒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五、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愈。

六、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學一般將貧血劃入“血虛”或“虛勞亡血”的範疇,而“虛勞”是髒腑虧損、元氣虛弱所致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中醫認為,“諸血皆屬於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之源頭在於腎,……精氣充足,百脈和暢”。由此可見,血的生成來源於水穀之精氣,人攝取水穀營養物質,由中焦(脾胃)吸收了飲食物的精微,通過氣化作用,變成營氣。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轉化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貯於腎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轉化為血,以榮膠末五髒六腑。腎中先天之精得後天水穀之精氣,吸收命火之蒸騰,轉化為髓。髓得下焦火熱之激,分化為髓之精液,精液再為命火的宣蒸轉化為血,輸之於機體,以為生理之用。

傳統中藥認為四物湯有補血作用,其實它的功能是調理血氣促進循環。當歸、川芎是行 血,推動血循環的作用,熟地是靜態性的藥,滋膩之品,腸胃欠佳不宜多服, 古人雲「補血上品」但實際上不易增加血色素。刺五加則有促進骨髓造血功能,臨床試驗的結果,血紅素明顯增加,是不錯的選擇藥品。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