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發育期間身體各方麵還比較嫩,尤其是耳朵,耳膜處於發育狀態,如果不小心出現耳膜破裂對寶寶的影響非常大,而寶寶出現耳膜破裂就會容易表現為疼痛,會容易出現耳鳴的症狀,耳朵還會容易流出血,在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暈厥等症狀,盡量及時治療。
寶寶耳膜破的症狀
鼓膜一旦破裂的話,患者的耳內是會突然感到劇痛的,而且會出現耳鳴,甚至發生耳聾的,同時會伴有少量的血從患者的外耳道流出的,在疾病嚴重的時候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暈,以及惡心等等出現的。
如果傷者的意識是清楚的話,那麼可讓他保持側臥姿勢,這樣的話,有利於頭傾向出血側,可以讓血水或腦脊液隨著重力流出。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的綜合治療。
在耳朵受傷以後,不要隨便自行往耳朵裏滴藥,或是自行衝洗外耳道,以免錯做不當容易將細菌帶入到機體的中耳部位,從而引起中耳炎的疾病。這樣的話,是會增加治療疾病難度的。
經常給孩子掏耳朵
寶寶的外耳道還沒有發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縫隙狀,加上耳道內皮膚很嬌嫩,經常掏耳屎會損傷耳道內皮膚,讓耳道內皮膚上有“保護性”的皮脂脫落,耳道“過度幹淨”也會讓寶寶感到不適。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膩性,寶寶在洗澡時,耳屎可以防止髒水的侵襲,進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它還能減低聲波對鼓膜的衝擊,進而保護聽力。
正確處理:由於寶寶的聽力還處於發育階段,所以耳屎的保護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其實,耳朵有一定的自潔能力,不需要特別清理,耳屎會隨著寶寶的咀嚼或運動掉出耳道外,用毛巾擦幹淨即可。
捏緊兩側鼻子用力擤鼻涕
過於用力擤鼻涕,特別是兩個鼻孔一起擤,可能會使鼻腔內的病菌在壓力的作用下經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給耳朵帶來損傷。臨床上,這種損傷輕則引起暫時性的耳堵塞感,重則可發生耳痛、中耳積膿,甚至導致鼓膜穿孔以及耳流膿、聽力下降等。
正確處理:壓住一側鼻翼,然後輕輕擤出對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出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對年齡偏小的嬰幼兒,家長可先用細橡皮管或塑料管將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幹淨,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後,再用清潔的棉簽緩慢插入鼻腔,邊轉動棉簽邊將棉簽抽出,拭淨鼻腔內殘餘的鼻涕。
捂嘴捂鼻子打噴嚏
有的家長在孩子打噴嚏時會讓他憋住噴嚏,或者捂著孩子的嘴和鼻子,其實這樣做並不好。打噴嚏如果捂緊嘴和鼻子,會使鼻部壓力增高,細菌、病毒就容易隨氣流由咽鼓管進入壓力低的中耳鼓室,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捏鼻子灌藥
捏鼻子時孩子會掙紮哭吵,這樣可能導致鼻腔分泌物或藥水通過孩子短直的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其實捏著鼻子喝藥除了聞不到苦藥味外,並不能影響味蕾。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較嬌嫩,捏鼻子喂藥時,家長的力度如果沒控製好,還會導致鼻黏膜和血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