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錯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作者:caida  時間:2018-05-08 15:02:2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人體的腰椎,其後關節由上位椎骨的下關節突及下位椎骨的上關節突所構成。小關節麵有軟骨覆蓋,具有一小關節腔,周圍有關節囊包繞,其內層為滑膜,能分泌滑液,以利關節運動。腰椎關節突關節麵的排列則為半額狀位及半矢狀位,其橫切麵近似弧形,對伸屈、側屈及旋轉均較靈活。因為腰骶部活動範圍較大,所以腰骶後小關節亦較鬆弛。

當腰部突然閃扭、彎腰前屈和旋轉運動時,小關節間隙張開,關節內負壓增大,滑膜即可進入關節間隙中。如果伸屈時關節滑膜被夾於關節間隙,就會造成小關節的滑膜嵌頓或小關節半脫位。滑膜可因關節的擠壓而造成嚴重的損傷。滑膜和關節囊有豐富的感覺和運動神經纖維,因而引起劇烈的疼痛和反射性肌痙攣。如不及時解脫嵌頓,就會產生慢性嚴重腰痛和關節炎。

治療辦法

手法治療是本病的有效療法。若診斷明確。常用的方法是:“對角反背”即背對背將病人背起,患處抵於術者的臀部,術者向前彎腰時,使病人雙足離地,並左右擺動,再將臀部突然一頂,嵌頓絞鎖即可解除。此種方法適用於醫生比較高大,患者比較瘦小,反之醫生背不起病人,無法達到效果。另外,用側臥位扳腰法或坐位腰部搬推法,亦可解除嵌頓和絞鎖。

1、患者俯臥位,雙手抓住床頭,助於立於床尾,雙於握住患者踝部。術者立於患者左側,用右手掌根部按住患椎,雙手重疊,雙臂伸直垂直用力下壓。完成上述準備後,囑患者腰部放鬆。助於將雙手握住的踝部提起向後上牽引,同時上下抖功。術者輕快而有彈性地按壓患者腰部3-5次。

2、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雙手交叉抱膝。術者立於患者右側,用左手或左肘托起患者頸部,右手抱住患者雙膝,令患者在仰臥起坐,術者雙手同時加力,使腰椎極度屈曲。

3、患者先右側臥位,全身放鬆,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髖屈膝,左足放於右大腿上,右手放於枕頭上,左手屈時放在腰部,頭稍後仰。術者立於患者右側床邊,左手抓按患者左肩,右肘按抵患者左側髂部,雙手同時將患者左肩向後,左髂部向前發力扭轉,此時常可聽到腰部發出“咯嚓”的響聲,反複2-3次。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