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是毒瘡的一種,有內癰和外癰兩大類。現代醫學的解釋是,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葡萄求菌感染,誘發化膿性炎症,就是癰疽。中醫認為,癰疽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燥、火之邪,肥肉細糧等好東西吃得太多等等因素造成的。這裏,說一說,你要是長上癰疽,應該怎麼治療呢?
2.1 加味三星湯
【來源】淩雲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元參15克,焦山梔9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
【方解】發疽,以陽實證居多,方中以金銀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熱解毒;配以元參、焦山梔瀉火清熱,以增清熱解毒之功,且無寒冷鬱遏之弊。全方藥專效宏,奏效頗佳。
【主治】發疽(腦疽),證見初起紅腫焮痛,根盤堅硬高突,形寒身熱,或高熱不解,脈弦或洪數,苔白膩或黃膩。
【加減】便秘熱結,加生首烏9克,以清熱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堅腫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腫透膿;濕重者,加藿香、川樸、茯苓、滑石等以化濕滲濕。
【療效】臨床多年使用,效果頗著。
2.2 鹿角托裏湯
【來源】淩雲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鹿角膠(或鹿角片)9克,生黃芪、白茯苓各12克,當歸、白芍各9克,金銀花15克,遠誌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溫扶督陽,托裏排膿。
【方解】方中以鹿角膠(或鹿角片)溫陽而解陰寒鬱結之滯;芪、歸、芍、草相伍以益氣和血而兼有托毒透膿之功;並以金銀花解毒清熱;遠誌溫行散結,使之陰寒漸解而膿毒得以透達。陽複、毒清則瘡自愈。
【主治】發疽(腦疽),症見瘡色暗幹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熱,神疲納呆,脈沉細無力,屬正虛陰涸之證。
【加減】如陰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並倍用生芪。
【療效】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2.3 黃芪托毒湯
【來源】淩雲鵬,《臨證一得錄》
【組成】生黃芪23克,當歸身、陳皮、澤瀉各6克,生白芍、廣鬱金各5克,懷山藥、金銀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益氣托毒,排膿去腐。
【方解】癰疽成膿腐潰,正虛不能托毒,根盤散漫不收,膿稀而腐肉不脫,治宜益氣托毒、排膿去腐。方中生芪補氣,配以歸芍具有排膿托毒之功;合山藥健脾,能助新肉生長;鬱金理氣與當歸並用,有行血消腫之效;配以金銀花解毒;茯苓、澤瀉利濕,故能托毒消腫,去腐生新,符合瘡瘍潰後病機。本方用於統治一切潰瘍的托毒排膿之用,施之臨床,均有確效。陰疽則膿出清稀,腐肉不脫,本人每在溫陽托毒湯及黃芪托毒湯的基礎上,根據辨證情況而加減施治,每收良效。
【主治】陰疽膿出清稀,正虛不能托毒,根盤散漫不收,腐肉不脫。
【加減】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殼各3克;睡眠差,加炒棗仁12克;血虛,加製首烏9克。
【療效】臨床屢用,均獲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