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是一種安全性合理的非藥品治療法,並且相較針刺療法也更加安全性。在我國晉唐階段曾一度流行中醫艾灸,那時候的一些知名中醫都竭力青睞艾灸療法,有的乃至抑針揚灸。事實上,艾灸療法如運用不善,也可以產生意外事件。那麼出現艾炙皮膚過敏應該怎麼辦?
(1)身體素質原因造成 過敏症狀的關鍵原因是病人自身具備過敏性體質,多有哮喘,蕁麻疹史或對多種多樣藥品,柳絮過敏史。
(2)藥品原因
一般指艾炙過敏反應:可能由於艾草葉中帶有一些過敏反應物質,有些人曾將艾炙盒蓋的電子煙油取下,敷於曾因艾炙造成 亞急性蕁麻疹的病人的上臂裏側,結果10小時後,被敷處瘙癢不舒服,並出現過敏性皮疹,確認可造成皮膚過敏。
2.臨床症狀
以過敏性皮疹更為普遍,主要表現為:局限(穴道周邊地區)的鮮紅色小疹,或全身的風疹塊樣丘疹,通常渾身發熱,發癢難耐,重則可伴隨胸悶氣短,呼吸不暢,乃至臉色蒼白,大量出汗,脈診微小。過敏症狀出現的時間:穴道注射常產生於立刻或沒多久,艾炙則須一至數鍾頭,參考文獻報導最多者達10鍾頭。有因艾炙造成過敏症狀,之後通常能夠在艾灸治療時反複出現。
3.防止方式
(1)了解病曆中醫針灸前,應細心了解病曆,掌握有沒有高敏體質,非常對艾炙有沒有高敏體質。如原來穴道注射過敏症狀,亦應謹慎使用中醫艾灸。
(2)慎察前兆艾炙或穴道注射全過程中,如出現過敏症狀前兆時,應該馬上終止中醫艾灸或注射。
4.解決方式有部分或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於終止艾炙後幾日內當然消散。在這段時間宜運用抗組織胺,維他命C等藥品,多喝水。如兼發燒,瘙癢,口幹舌燥,心煩氣躁躁動不安等病症時,可適度運用皮層類生長激素,如強的鬆,每天服20~30毫g。中藥材散血消風藥方也是有實際效果。當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大量出汗,脈診微小時,除肌肉注射抗組織胺藥品外,可肌肉注射或靜注腎上腺激素,必要時,注射腎上腺生長激素等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