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近幾年醫學上的新技術,核磁共振的出現為醫學病症確診提供了堅實後盾。這個僅僅在80年代剛剛出現的科研技術,就已經成為了目前主流的疾病的診療診斷技術。那麼如此神奇的核磁共振檢查具體包含些什麼,對我們人體的那些位置有診斷作用呢
核磁共振成像也稱磁共振成像,又稱自旋成像,台灣又稱磁振造影,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在物理、化學、醫療、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麵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磁共振該技術在臨床診斷、科學研究的應用成為現實,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神經生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迅速發展。
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即可得知構成這一物體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據此可以繪製成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
1、神經係統病變:腦梗塞、腦腫瘤、炎症、變性病、先天畸形、外傷等,為應用最早的人體係統,目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較為準確、及時,可發現早期病變。
2、心血管係統:可用於心髒病、心肌病、心包腫瘤、心包積液以及附壁血栓、內膜片的剝離等的診斷。
3、胸部病變: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可以顯示肺內團塊與較大氣管和血管的關係等。
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腫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腹內腫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尤其是腹膜後的病變。
5、盆腔髒器;子宮肌瘤、子宮其它腫瘤、卵巢腫瘤,盆腔內包塊的定性定位,直腸、前列腺和膀胱的腫物等。
6、骨與關節:骨內感染、腫瘤、外傷的診斷與病變範圍,尤其對一些細微的改變如骨挫傷等有較大價值,關節內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變及骨髓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
全身軟組織病變:無論來源於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結締組織的腫瘤、感染、變性病變等,皆可做出較為準確的定位、定性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