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種各樣的小吃,也會讓人應接不暇。而蕎麥作為一種比較重要的五穀之一,可以製作的食物也是有很多種的,比如說蕎麥灌腸,就是用蕎麥製作而成的食物。蕎麥灌腸是山西地區的著名小吃之一。下麵,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蕎麥灌腸的相關知識!
蕎麵灌腸是山西的一種小吃,雖然叫灌腸但是蕎麵灌腸和一般的灌腸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的動物內髒。而是將蕎麵,白麵放入盆內加入鹽、白礬、水和硬攪軟,順著一個方向邊加水,邊攪動成稀糊狀,用手抓起看似一條線即可。然後再將4寸小碟洗淨,依次刷上油擺入籠內,將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蓋蓋進行蒸熟下籠晾涼,取下切條。最後把切好的灌腸條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
1、將蕎麵,白麵放入盆內加入鹽、白礬、水和硬攪軟,順著一個方向邊加水,邊攪動成稀糊狀,用手抓起看似一條線即可。
2、將4寸小碟洗淨,依次刷上油擺入籠內,將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蓋蓋進行蒸熟下籠晾涼,取下切條。
3、切好的灌腸條與豆芽煸炒,亦可涼調食用。
對蕎麵灌腸叫法一直不理解。“灌腸”極容易讓人聯想到動物的內髒或類似內髒的食品。但蕎麵灌腸從形狀上看,壓根兒不沾邊。太原周邊的縣城,有把這種食物叫“碗脫”的,我倒認為比較形象。將蕎麥麵調成糊狀,盛在容器裏,上火蒸熟,冷卻後脫離容器,叫“碗脫”是理所當然。最出名是柳林的“碗脫”。“碗脫”和“灌腸”的製作工藝略有不同,“碗脫”的口感相對細膩。祖傳師傅做的那是相當好吃,到處擺攤的那些不一定好吃,所以外地或者沒吃過的一般吃不出來。“灌腸”有白色和紅色的兩種,紅色的裏麵加了豬血,顏色呈現淡紅色。小時候吃法很簡單,就是把“灌腸”切成塊或條,然後加入陳醋和蒜蓉,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吃法也越來越多,不過還是覺得小時候的好吃,那才叫“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