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脹的症狀。如果自己了解這方麵的衛生知識,可以先吃點藥,如果沒有好轉,這時候就需要認真的治療了
一、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標本虛實肺脹的本質是標實本虛,要分清標本主次,虛實輕重。一般感邪發作時偏於標實,平時偏於本虛。標實為痰濁、瘀血,早期痰濁為主,漸而痰瘀並重,並可兼見氣滯、水飲錯雜為患。後期痰瘀壅盛,正氣虛衰,本虛與標實並重。
2、辨髒腑陰陽肺脹的早期以氣虛或氣陰兩虛為主,病位在肺脾腎,後期氣虛及陽,以肺、腎、心為主,或陰陽兩虛。
二、治療原則
根據標本虛實,分別選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療原則。一般感邪時偏於邪實,側重祛邪為主,根據病邪的性質,分別采取祛邪宣肺(辛溫、辛涼),降氣化痰(溫化、清化),溫陽利水(通陽、淡滲),活血化瘀,甚或開竅、熄風、止血等法。平時偏於正虛,側重以扶正為主,根據髒腑陰陽的不同,分別以補養心肺,益腎健脾,或氣陰兼調,或陰陽兼顧。正氣欲脫時則應扶正固脫,救陰回陽。祛邪與扶正隻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輔為用。
三、分證論治
1、風寒內飲
症狀:咳逆喘滿不得臥,氣短氣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狀,胸部膨滿,惡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幹不欲飲,麵色青黯,舌體胖大,舌質暗淡,舌苔白滑,脈浮緊。
治法:溫肺散寒,降逆滌痰。
方藥:小青龍湯。
方中麻黃、桂枝、幹薑、細辛溫肺散寒化飲;半夏、甘草祛痰降逆;佐白芍、五味子收斂肺氣,使散中有收。若咳而上氣,喉中如有水雞聲,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幹麻黃湯。若飲鬱化熱,煩躁而喘,脈浮,用小青龍加石膏湯兼清鬱熱。
2、痰熱鬱肺
症狀:咳逆喘息氣粗,痰黃或白,粘稠難咯,胸滿煩躁,目脹睛突,或發熱汗出,或微惡寒,溲黃便幹,口渴欲飲,舌質暗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肺泄熱,降逆平喘。
方藥:越婢加半夏湯。
方用麻黃、石膏,辛涼配伍,辛能宣肺散邪,涼能清泄肺熱;半夏、生薑散飲化痰以降逆;甘草、大棗安內攘外,以扶正祛邪。
若痰熱內盛,痰膠粘不易咯出,加魚腥草黃芩、瓜蔞皮、貝母、海蛤粉以清化痰熱,痰熱內盛亦可用桑白皮湯。痰熱壅結,便秘腹滿者,加大黃、風化硝通腑泄熱。痰鳴喘息,不能平臥者,加射幹、葶藶子瀉肺平喘。若痰熱傷津,口幹舌燥,加花粉、知母、麥門冬以生津潤燥。
3、痰瘀阻肺
症狀: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間痰鳴,喘息不能平臥,胸部膨滿,憋悶如塞,麵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紺,舌質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膩或濁膩,脈弦滑。
治法:滌痰祛瘀,瀉肺平喘。
方藥: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桂枝茯苓丸。
方中用葶藶子滌痰除壅,以開泄肺氣;佐大棗甘溫安中而緩藥性,使瀉不傷正;桂枝通陽化氣,溫化寒痰;茯苓除濕化痰;丹皮、赤芍助桂枝通血脈,化瘀滯。痰多可加三子養親湯化痰下氣平喘。本證亦可用蘇子降氣湯加紅花、丹參等化痰祛瘀乎喘。若腑氣不利,大便不暢者,加大黃、厚樸以通腑除壅。
4、痰蒙神竅
症狀: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識朦朧,譫妄,煩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線,或肢體困動,抽搐,舌質暗紅或淡紫,或紫絳,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數。
治法:滌痰開竅。
方藥:滌痰湯合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
滌痰湯中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膽南星清熱滌痰;橘紅、枳實理氣行痰除壅;菖蒲芳香開竅;人參扶正防脫。加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清心開竅。若舌苔白膩而有寒象者,以製南星易膽南星,開竅可用蘇合香丸。若痰熱內盛,身熱,煩躁,譫語,神昏,舌紅苔黃者,加黃芩、桑白皮、葶藶子、天竺黃、竹瀝以清熱化痰。熱結大腸,腑氣不通者,加大黃、風化硝,或用涼膈散或增液承氣湯通腑泄熱。若痰熱引動肝風而有抽搐者,加鉤藤、全蠍、羚羊角粉涼肝熄風。唇甲紫紺,瘀血明者,加紅花、桃仁、水蛭活血祛瘀。如熱傷血絡,見皮膚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鮮者,配清熱涼血止血藥,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黃等;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脈沉微,為陽虛不統,氣不攝血者,配溫經攝血藥,如炮薑、側柏炭、童便或黃土湯、柏葉湯。
5、肺腎氣虛
症狀:呼吸淺短難續,咳聲低怯,胸滿短氣,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麵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潤,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肺納腎,降氣平喘。
方藥:補虛湯合參蛤散。
方中用人參、黃芪、茯苓、甘草補益肺脾之氣;蛤蚧、五味子補肺納腎;幹薑、半夏溫肺化飲;厚樸、陳皮行氣消痰,降逆平喘。還可加桃仁、川芎、水蛭活血化瘀。若肺虛有寒,怕冷,舌質淡,加桂枝、細辛溫陽散寒。兼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知母養陰清熱,如見麵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壓下降,脈微欲絕等喘脫危象者,急加參附湯送服蛤蚧粉或黑錫丹補氣納腎,回陽固脫。另參附、生脈、參麥、參附青注射液也可酌情選用。
6、陽虛水泛
症狀:麵浮,下肢腫,甚或一身悉腫,脘痞腹脹,或腹滿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臥,咯痰清稀:怕冷,麵唇青紫,舌胖質黯,苔白滑,脈沉虛數或結代。
治法:溫陽化飲利水。
方藥:真武湯合五苓散。
方中用附子、桂枝溫陽化氣以行水;茯苓、白術、豬苓、澤瀉、生薑健脾利水;白芍斂陰和陽。還可加紅花、赤芍、澤蘭、益母草、北五加皮行瘀利水。水腫勢劇,上漬心肺,心悸喘滿,倚息不得臥,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醜、椒目、葶藶子行氣逐水。
我們人體有很多重要的器官,有的器官可能不怎麼起眼,但是卻關係到我們人的性命,是需要做好保護工作的,而且肺脹時候,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需要做出應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