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起精神的原因竟是這

作者:hellolubao  時間:2015-08-08 15:34:46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早上起不來、飯後昏昏欲睡、下午犯迷糊、晚上無精打采……這些“沒精神”的表現,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身上。據報道,超過1/5的人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疲勞倦怠感。現代生活方式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疲勞程度,除過度忙碌外,還有7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

打不起精神的原因竟是這

完美主義作祟

做事精益求精、注重細節本是優點,但過分追求完美會讓人在大部分時間內處於精神高度集中狀態,消耗掉更多精力。完美主義者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處於一定的焦慮中,他們會不斷思考、反複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工作時也會花更多時間完善自己的任務,直到滿意為止。長期如此必然造成勞累。建議,學會轉移目標,從緊張環境中跳出來有助於緩解壓力。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

中午時間緊,不少上班族不得不加快吃飯速度;因為擔心下午餓,中午又會吃不少。實際上,這反而讓人下午打不起精神,甚至昏睡過去,米飯、麵條、麵包等主食因含大量碳水化合物,會在消化過程中使血液大量彙集胃部,引發大腦供血暫時不足,出現犯困。此外,這些食物還會導致血糖的劇烈波動,讓人覺得沒精神。建議,主食不要吃太多,一頓在二兩左右為最佳,且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引起血糖劇烈波動。

蛋白質攝入少

不少人認為減肥就是少吃肉,於是導致了蛋白質攝入偏低。蛋白質消化需要的時間較長,這能阻止血糖快速升高,讓人在吃完飯後,不會覺得特別困。建議,每天必須攝入足夠的肉類,每日攝入量與自己的手掌一樣大小即可。此外、豆腐、酸奶、豆子等食物也能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潛在的糖尿病患者

老覺得困,同時伴有經常性口渴、上廁所次數增多、感覺餓,經常患上口腔疾病,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征兆。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並不少,隻是釋放速度偏慢,導致在餐後3小時左右出現犯困、沒精神,甚至低血糖狀態。有人會因此覺得餓,然後吃掉更多東西,進而加重困倦感。建議,控製飲食量,多吃蔬菜,合理膳食,以防止這些患者發展成為糖尿病。另外,建議平時多運動,這也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激素分泌異常

一些女性在生理期總是萎靡不振,這種困倦主要與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經期女性體內褪黑素分泌減少會使她們夜間難以入睡,出現失眠、多夢等表現,進而在白天變得精神不振。一般情況下,多休息、注意飲食即可緩解,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情況,建議去醫院就診。事實上,男性睾酮素分泌減少也會讓人感覺精神不振。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男科主任商學軍解釋說,男性超過40歲,睾酮素分泌水平平均每年下降1%~2%,這會導致身體肌肉減少,精神不佳。40歲後如果長期精神不佳,建議做一次全麵體檢,若確認睾酮素水平較低,可采取激素治療並配合積極運動緩解。

房間過於雜亂

累了一天,回到家不想動,一周下來,房間早已雜亂不堪,看到一片狼藉的房間更讓人覺得累,累了又不想動……就這樣,雜亂的房間讓人陷入長期困倦的死循環中。研究證實,雜亂的環境的確會讓人覺得困倦和無精打采。英國睡眠專家麗薩·阿提斯認為,臥室應該是心靈港灣和避難所,是讓人們覺得最放鬆、最自然的地方。如果臥室雜亂不堪,必然會影響心情,從而影響到睡眠質量,導致精神不振。

鐵缺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全球有37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鐵,缺鐵性貧血則會讓人全身乏力、覺得疲憊。建議平時多吃菠菜、豬肝、黑木耳等鐵元素含量較高的食物。有研究顯示,缺鐵有時還伴隨著缺碘,兒童缺碘會對智力和身體發育造成嚴重影響,而成人缺碘會導致甲狀腺素分泌量減少,進而產生困倦、四肢無力等症狀。美國長島北岸猶太衛生係統精神病專家約塞爾·拉菲發現,在美國,約有2%的精神問題與甲狀腺功能減退有關。提醒,特別是年過50歲的女性更容易出現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情況。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