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易激綜合征:
這種病是一種影響腸道的慢性疾病,症狀包括腹痛、痙攣、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根據腸易激診斷標準,首次診斷前,病人症狀至少已經持續6個月,近3個月以來病人不適症狀至少每月發生3天。
2.偏頭痛:
偏頭痛發作時,頭部劇烈疼痛並可伴有惡心、嘔吐或對聲音及光過敏。然而,有些偏頭痛病人會頭昏眼花,有些患者病情則較輕。後者更容易被診斷為其他類型頭痛。神經學專家可排除其他情況,更準確診斷偏頭痛,對症治療。
3.類風濕性關節炎:
該病早期階段與多種疾病症狀相似——關節疼痛或僵硬,病因具有多樣性。血檢可測出體內是否存在炎症,另外,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必須依靠患者既往病史,以及醫生對患者的細心檢查。
4.糖尿病: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多年之後,直到出現視覺問題、手腳麻木等症狀,才被確診。原因是很多人對血糖偏高重視不足,不定期看醫生,更沒有定期檢查。口渴、饑餓、多尿、體重突然減輕和疲勞都是糖尿病早期症狀,值得關注。
5.甲減:
在早期階段,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狀很輕微,包括疲勞、體重增加、皮膚幹燥、肌肉疼痛和記憶受損,容易錯診為抑鬱症或纖維肌痛等疾病。由於甲減在6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中最常見,所以很容易被簡單地歸咎於衰老所致。
6.多囊卵巢綜合征:
除了月經不調、不明原因體重增加和懷孕困難等症狀外,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症狀還包括卵巢多處小囊腫。然而,並非所有卵巢囊腫都是PCOS,也並非所有PCOS患者都會發生卵巢多處小囊腫。診斷中還應考慮月經紊亂或周期延長,以及雄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
7.闌尾炎:
闌尾炎典型症狀包括惡心、疼痛、臍周壓痛或伴有低燒。然而,有些病人闌尾朝後,位置不同,症狀不一。有時病人感覺疼痛,但隨後闌尾破裂,疼痛緩解,病人感覺好轉。其實闌尾破裂容易導致腹腔感染,甚至會危及生命。
8.子宮內膜異位:
該病很容易被錯診為痛經不適。然而,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常出現骨盆疼痛、痙攣以及大量出血等症狀,時間越長,症狀越重。骨盆檢查、超聲波或腹腔鏡檢查有助明確診斷。
9.纖維肌痛:
該病的特點是廣泛性肌肉骨骼疼痛。風濕病專家常將此類病人診斷為纖維肌痛,而胃腸病學專家則容易將其錯診為腸易激綜合征。
10.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的初始症狀通常包括:四肢中一個或多個出現麻木、乏力或刺痛。然而,由於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大不相同,該病實際診斷過程中情況更加複雜。一旦醫生懷疑患者可能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最好進行脊椎穿刺或核磁共振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