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吸煙、飲酒、嚼檳榔或戴著不合適的義齒等都會使口腔黏膜反複損傷、充血、增生,口腔黏膜細胞的反複損傷、增生,使細胞核的代謝逐漸增加,整個細胞增殖周期中的G1期細胞不斷進入S期(DNA合成期),促使S期細胞數增加。經過幾年、幾十年(口腔組織損傷達到數百萬次,甚至更多),最終出現DNA含量異常增高,產生染色體異常、細胞多核,反複口腔組織損傷還使細胞質的成分丟失或嚴重抑製細胞質的生長,細胞質無法生長成熟,引起細胞幼稚,產生癌症。在分子水平上,這些損傷使組織細胞內DNA上的基因反複斷裂、重組(重新組合之意),導致基因突變,形成口腔癌症。因此,口腔癌高發於中年以上的男性尤其是吸煙者。
牙齦癌頸淋巴結轉移率早期約為13%~31%,晚期可高達70%以上,下牙齦癌較上牙齦癌轉移多發且早。牙齦癌還可引發各種並發症。
1、牙齦惡性腫瘤常發生繼發感染, 觸之易出血和伴有嚴重的口臭。
2、體積過大時可出現麵部腫脹,浸潤皮膚。
3、牙齦惡性腫瘤常出現頜下淋巴結轉移。牙齦惡性腫瘤侵犯骨質後,常出現下頜下淋巴結轉移,後期則頸深上群淋巴結受累。
牙齦惡性腫瘤多為分化程度較高的鱗狀細胞癌,生長緩慢,早期多無明顯症狀。以潰瘍型多見。患者早期多以牙齦疼痛,出血,牙鬆動等症狀就診。此時若以為是一般的牙病而將牙齒拔除,將導致拔牙床經久不愈,並可使病變向頜骨內發展,進而引起多數牙的鬆動和疼痛。牙齦惡性腫瘤向外可侵及口腔前庭溝、頰部及唇部,上牙齦惡性腫瘤向上可侵入上頜竇及齶部,產生與上頜竇癌類似的症狀和體征。下牙齦惡性腫瘤向下可侵及口底,如侵犯到下頜管的下齒槽神經時可有同側下唇麻木的症狀;牙齦惡性腫瘤如向後發展至磨牙後區及咽部而累及翼內肌時,可引起張口受限。
牙齦惡性腫瘤常發生繼發感染,腫瘤被以壞死組織,觸之易出血。體積過大時可出現麵部腫脹,浸潤皮膚。牙齦惡性腫瘤無論起自頰(唇)或齶(舌)側均可通過牙間隙向對側蔓延;向外側各自向唇頰溝,向內側則各自向口底及齶部侵襲;向上可破壞上頜竇底;向下可波及下頜骨,晚期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
原發於上頜齶側的牙齦惡性腫瘤晚期常波及齶部黏膜,由於其沒有明確分界線致晚期很難決定原發於齶抑或牙齦,因齶黏膜癌也可侵犯齶側牙齦。比較粗糙的區分定位方法是:
①以腫瘤的中心部位作為原發部位。
②上頜齶側齦緣以下1~1.5cm之內應劃屬牙齦部,因其與牙根長度大致相等,應為牙槽突的解剖部位。
口腔癌因部位不同而分別稱為舌癌、頰黏膜癌、牙齦癌、口底癌和硬齶癌發生口腔癌的患者以中年和老年較多,男性多於女性口腔癌患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大多有長期吸煙、飲酒史,不吸煙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酒本身並無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口腔黏膜口腔癌患者口腔衛生習慣差,為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還有異物長期刺激,如牙齒殘根或磨耗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長期的營養不良,維生素A、C缺乏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等,都是引發口腔癌的重要因素
在預防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除煙酒、不要戴修補不好的假牙、調磨牙齒殘根或磨耗銳利的牙尖、並及時治療口腔慢性炎症等,這是降低口腔癌發病率的有效措施
如果發現口腔中異變,唇、頰、舌黏膜產生慢性潰瘍久治未愈,應及早到專科醫院診斷,並積極治療,可有效地控製癌症的進一步惡化,對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若需明確有無骨質破壞可拍X線片以協助診斷(牙齦惡性腫瘤侵犯骨質後,X線可出現蟲蝕狀不規則吸收的惡性腫瘤骨質破壞特征)早期以拍咬合片為宜;晚期則可選用曲麵體層片。根據俞光岩的研究,下頜牙齦惡性腫瘤侵犯骨質的X線表現可分為壓迫吸收和浸潤破壞兩種類型。前者90%屬於病理分化Ⅰ級;後者近40%屬於病理分化Ⅱ和Ⅲ級。壓迫吸收型在臨床上多表現為外生型,浸潤破壞型在臨床上則多見於潰瘍型。
牙齦癌包括上、下牙齦來源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牙齦癌在口腔癌構成中僅次於舌癌,居第二位。牙齦癌的防治除了一般治療及預防外,還應注意飲食。
1、飲食的多樣化,即采用的食品結構類似金字塔,牙齦惡性腫瘤的飲食預防吃最多的穀類、饅頭、麵包、米飯、麵條等;吃較多的蔬菜、水果類;吃適量的奶製品、奶酪、瘦肉、家禽類、魚類、蛋類、豆類等;吃最少量的油、糖、鹽等。
2、有些食品含有很多的糖、脂肪和鹽,應盡量少吃.包含冰激淩、巧克力等。對牙齒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3、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韭菜、蘿卜、白菜、蘋果、全麥和穀物食品等,牙齦惡性腫瘤的飲食預防方法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進食時,需求經過重複咀嚼,才幹吞咽下往,而咀嚼的過程,可使附著在牙齒表麵、牙齦、舌上等部位的食品殘渣隨著咀嚼產生的唾液及口腔軟組織、舌部肌肉、咀嚼肌等的和諧運動而得到清算,同時,良好的咀嚼能夠使牙齦等得到推拿,增進部分血液循環,加強口腔軟硬組織的健康。
牙齦惡性腫瘤由於早期侵犯骨質,故其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其他均為綜合治療的輔助措施,或作為姑息治療。
1、原發癌的處理
即使是早期的牙齦惡性腫瘤,原則上均應行牙槽突切除而不僅僅是牙齦切除術。較晚期的應作下頜骨矩形或上頜骨次全切除術。如已侵及下頜神經管(已出現下唇麻木)應作孔間骨段切除術(例如下頜孔至同側或對側頦孔)直至半側或超越中線的下頜骨切除術。牙齦惡性腫瘤已穿入上頜竇者應行全上頜骨切除術。臨床上不能確定上頜竇侵犯程度時,在決定上頜骨切除術式前,應常規先行上頜竇前壁開窗,探查腫瘤是否已進入上頜竇以後,方能確定行次全或全切除術。對已侵犯鄰近組織的晚期牙齦惡性腫瘤,應視情況行擴大的根治性切除術。
對於骨質破壞程度的判斷也是決定手術範圍的一項重要的指標。目前臨床上都結合X線攝片來確定。晚近有報道采用單光子發射體層攝影(SPECT)技術可獲得更早期和更準確的骨形成或破壞信息,即比X線表現所獲得的信息更早期和更準確。此對決定骨組織受侵程度,包括牙齦惡性腫瘤骨質侵犯程度的確定是一項有意義的發現,而且有助於製訂治療方案。
2、轉移癌的處理
下牙齦惡性腫瘤的頸淋巴轉移率在35%左右。臨床上早期的上頜牙齦惡性腫瘤淋巴結屬NO者可以嚴密觀察,一旦發現轉移應行治療性頸清術。早期下頜牙齦惡性腫瘤可考慮同期行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掃術。
超越中線或一側接近中線的晚期牙齦惡性腫瘤也可發生對側頸淋巴結轉移,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手術方案。牙齦惡性腫瘤多為高分化鱗癌,且早期即可侵犯骨質,故手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其他方法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選做綜合治療措施,或作為姑息治療手段。
早期範圍局限X線片表現牙槽骨的淺基狀吸收的牙齦惡性腫瘤,應行包括牙槽突在內的牙齦切除術;牙槽突表現浸潤性蟲蝕狀破壞時應行下頜骨受累區外2cm的方塊切除或上頜骨的次全切除;侵及下頜神經管的牙齦惡性腫瘤考慮癌細胞可沿下頜孔擴散,應作下頜孔至同側頦孔的孔間骨段切除術。下頜骨的缺損可考慮進行血管化或非血管化的同期植骨,在植骨的基礎上也可進行種植體植入術,最大限度地恢複咬合功能。上頜牙齦惡性腫瘤應作上頜骨次全切除術,如波及上頜竇,應作一側上頜骨全切除術,如已出現上頜竇頂或後壁侵及時應行擴大上頜骨切除術,切除後的缺損可用鈦網支架骨移植術或贗複體修複。對已廣泛浸潤周圍軟組織的晚期牙齦惡性腫瘤,應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和局部情況行擴大的根治性切除術或姑息性的非手術治療。
下頜牙齦惡性腫瘤頸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在行下頜骨切除術時可考慮一並進行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上牙齦惡性腫瘤一般不做同期的頸淋巴清掃術,對NO期的上頜牙齦惡性腫瘤可考慮在原發灶切除後嚴密觀察,如出現頸淋巴結轉移時再進行根治性治療也不會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