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石又稱牙結石,牙結石礦物鹽類沉積於菌斑的機製尚未完全明了,有以下幾種解釋:
1) 環境堿化
唾液:唾液中含可溶性的酸性磷酸鈣和酸性碳酸鈣,當唾液分泌到口腔,二氧化碳逸出,唾液呈堿性,菌斑、軟垢周圍環境堿化,pH升高時,可溶性鈣鹽就變成不溶性鈣鹽沉積下來。
細菌:菌斑和軟垢中的細菌,能使唾液中的尿素分解成氨,使唾液堿化,pH升高,鈣鹽易沉積。
2) 磷酸酯酶升高
正常牙齦組織中含磷酸酯酶,在炎症或外傷時,酶含量增加,牙菌斑和脫落的上皮細胞也能釋放磷酸脂酶,使唾液中的磷酸鹽沉積;還有一種碳酸酐酶,使唾液放出二氧化碳,促使不溶性鈣鹽沉積。
3) 膠樣蛋白質逸出
唾液中含有一種膠樣蛋白質,能粘合鈣、磷離子,使唾液中的磷酸鹽維持過飽和狀態,當唾液停滯於牙麵,膠體沉降,過飽和狀態不能維持,磷酸鈣鹽則沉積出來。
4) 礦化核心
礦化物沉積必須存在鈣化的核心,菌斑中的細菌、上皮細胞和細胞間質可能成為主要的核心物質。菌斑細胞間的基質,主要為蛋白多糖複合物,可以從唾液中絡合鈣鹽成為鈣化中心。菌斑中的細菌本身也是一種基質,如纖毛菌屬和放線菌屬,可構成有機的支架,吸附礦物質沉積於牙麵。
牙結石形成的速度、形態和硬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新生的牙結石需要十二至十五小時。快速形成的牙結石要比慢慢形成的牙結石要軟且碎。所有剛形成的牙結石都是軟軟的,經過一段時間的鈣化就會慢慢的變硬。因此在牙結石形成之初,使用口腔清潔法或刷牙法,都很容易清除牙結石,等到鈣化之後就不易清除了。
牙結石對口腔而言是一種異物體,它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並會壓迫牙齦,影響血液循環,造成牙周組織的病菌感染,引起牙齦發炎萎縮,形成牙周囊袋。當牙周囊袋形成後,更易使食物殘渣、牙菌斑和牙結石等的堆積,這種新的堆積又更進一步的破壞更深的牙周膜,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的結果,終至牙周支持組織全部破壞殆盡,而使牙齒難逃拔除的惡運。
牙結石牙石容易吸附細菌或毒素。加上牙石本身的局部刺激,可使牙齦紅腫出血發炎。由於齦下牙石刺激及附著物產生的毒素,可使牙齦內側發生潰瘍,不易愈合,致使牙齦出血、口臭和牙周感染加重。因此,牙石是牙周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牙石俗稱"牙鏽",是一種沉積於牙麵或修複體表麵的礦化或正在礦化的菌斑及軟垢,由唾液或齦溝液中的鈣鹽等無機鹽逐漸沉積而成,形成後不易除去。牙石根據其沉澱的部位,以齦緣為界,可以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
1、齦上牙石
沉積在臨床牙冠,直接可以看到的牙石稱為齦上牙石,呈黃或白色,也可因吸煙或食物著色而成深色。一般體積較大,尤其是在與唾液腺導管開口相對應的牙麵上沉積更多,如上頜第一磨牙頰麵(對應腮腺導管開口)和下頜前牙的舌麵(對應頜下腺導管開口)。
2、齦下牙石
在齦緣以下的牙麵上,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需要牙科檢查使用專業的探針才能查到的稱為齦下牙石。有時在X線片上也可以看到。齦下牙石呈褐色或黑色,較齦上牙石體積小而硬,一般與牙麵的粘結力比齦上牙石更牢固。齦下牙石存在於大多數牙周袋內,通常從釉牙骨質界一直延伸至牙周袋底附近,在齦緣下分布較均勻,但在牙齒鄰麵和牙齒的舌、齶側較多些。
牙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是它構成了菌斑附著和細菌滋生的良好環境。牙石本身妨礙了口腔衛生的維護,從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對牙齦和牙周組織形成刺激,致其發炎。
預防牙結石主要是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多喝開水有少量牙結石者,可以對著鏡子用小刮匙或其他金屬器具小心剔除,結石較多,或位於難以剔除部位者應到口腔科“洗牙”
1、刷牙
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是防治牙石形成的最重要措施使用保健牙刷,選用含氟牙膏,采用正確的方法-豎刷法進行刷牙,糾正橫刷法這樣不僅可清除食物殘渣、牙麵菌斑、牙垢汙物,防止牙結石的形成和沉積,而且還能起到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2、飲食
合理營養,粗細搭配多吃富有維生素的粗纖維食物,如肉、蛋、各種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於牙麵清潔少吃甜食及粘性很強的食物,不吃零食
3、口腔健康檢查
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采用超聲潔牙機每年進行2-3次全口潔牙,使牙麵、牙頸部經常處於潔淨狀態美容牙科中心設有專門為患者進行超聲潔牙(洗牙石)和噴粉潔牙(洗煙漬)的項目,並有培養有素的潔牙士,她們熱情為您服務,為您解憂,還您有一副健康潔白的牙齒,讓您笑口常開
4、洗牙
牙結石超聲波洗牙,是針對清除牙齒結石部份因為牙結石更容易造成牙菌斑的堆積,造成牙齦炎、牙齦出血,牙周病所以去除牙結石是醫療行為當然在治療的同時,齒頸部,鄰接麵的結石去除掉了,牙齒也會有美白的表現洗牙的弊端在於比較痛,會出比較多的血,還有洗後牙齒表麵比較粗糙,牙漬牙石的再次出現更加來得快最後就是有可能感染疾病現在牙結石洗牙通常是使用超音波洗牙機將牙結石震除,必要時再以括匙括除較深部的牙結石
5、漂白
這種方式一般采用化學藥物把牙齒表麵漂白,而非真正的治療,很多愛美之人會采取這種方式,其實不可取,一是沒達到治療的效果,二是對牙齒本身損傷嚴重
牙石可用口腔內窺鏡檢查,口腔內窺鏡的出現,為口腔方麵的檢查和治療帶來了新的模式,當患者的病變景象展示在患者麵前時,無需更多的描述或專業知識。患者也能理解治療的迫切性。口腔內窺鏡正常值為口腔平整、光潔、滑潤、口腔粘膜呈粉紅色。
1、用目測的方法記錄菌斑、軟垢、牙石、牙麵著色的量,可用+、++、+++來加以表示。
2、可用菌斑顯示劑輔助檢查菌斑量。
3、根據需要和條件,可采用不同的菌斑指數等較為客觀的量化指標來描述菌斑的量。
4、有條件者可利用顯微鏡觀察齦下菌斑中細菌的構成。
牙結石患者飲食中應注意合理營養,粗細搭配。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粗纖維食物,各種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於牙麵清潔。少吃甜食及粘性很強的食品。飯後及時清除牙間隙內殘留的食物殘渣、汙物,可防止牙石的形成,預防牙周疾病。
另外由於精細食物粘性重糖分高,極易沉積於牙麵,因此,應少吃精細食品,或吃後必須刷牙漱口。特別是睡前吃諸如餅幹、蛋糕等精細食品,不僅容易形成牙結石,而且還會造成齲齒。所以平時一定要養成刷牙和保持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
牙石由菌斑和軟垢鈣化而成,及時地采用刷牙及使用牙線等口腔衛生措施可減緩或消除菌斑的形成。但是牙石一旦形成,使用刷牙或牙線等措施則無法將牙石清除。牙石形成後,需要在牙科診所由專業人士經專業的方法去除,如使用超聲振蕩設備或經過特殊製作的尖銳器械來將其去除。
牙石容易吸附細菌或毒素。加上牙石本身的局部刺激,可使牙齦紅腫出血發炎。由於齦下牙石刺激及附著物產生的毒素,可使牙齦內側發生潰瘍,不易愈合,致使牙齦出血、口臭和牙周感染加重。因此,牙石是牙周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牙石堆積,就要去醫院潔石,一般每隔半年至一年清除一次牙石為宜;牙結石附著在牙齒上,影響美觀,也影響鑲牙修複的效果,有了牙結石,活動假牙(又稱可摘義齒)就會與牙麵不密合,容易導致食物殘屑積存在假牙上,引起口腔發炎。所以結石較多的人,鑲牙前也要去潔牙。
潔牙後如不注意,牙石又會很快形成,所以潔牙後要繼續防治。注意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助於減少牙石的形成;潔牙後,過了一段時間局部仍會流血,則要請牙醫小心檢查是否已有牙周病或牙齦深部尚有殘餘的牙結石存在。
有些人說自己的牙齒原來並不鬆動,但潔牙後感覺到牙齒比以前鬆動了,認為潔牙會使牙齒變鬆。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牙齒原來就鬆動,隻不過由於結石太厚,將鬆動牙齒包繞,病人感覺鬆動不明顯罷了,等牙齒鬆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與結石一起自動脫落。所以通過潔牙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避免牙齒鬆動脫落。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也沒有經過係統正規的學習培訓,就開設所謂“洗牙店”,技術水平和器械消毒措施都不符合要求。不能達到潔牙的目的,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如果需要潔牙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和診所。
在口腔科日常門診中,常有老年因牙齦出血或口臭來就診。經檢查,確定發生這些症狀的原因主要是牙結石。大部老年都有程度不同的牙結石。牙結石是附著在牙齒表麵的硬性斑塊,其外形似黃色幹石灰塊,較堅硬,易使牙齦出血。牙結石大多位於不易清潔的牙麵上,如下前牙舌麵、上磨牙頰麵。引起牙結石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損傷、不良衛生習慣、個體差異(唾液PH值高者易發生牙結石)等。
沉積在齦緣或齦溝內的結石,對牙齦造成持續性的刺激和壓迫,使牙齦組織發生局部營養障礙,抗菌能力降低,牙齦易出現炎症、出血、萎縮,嚴重時可引發牙周膿腫、牙齒鬆動、脫落,破壞牙列完整,妨礙咀嚼功能,加重消化道負擔,影響機體健康。
預防牙結石主要是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多喝開水。有少量牙結石者,可以對著鏡子用小刮匙或其他金屬器具小心剔除;結石較多,或位於難以剔除部位者應到口腔科“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