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頸部>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介

相關問答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或缺少,所致的以甲狀腺功能減退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發病始於胎兒及新生兒期,表現為生長和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稱為呆小症,成人發病表現為全身性代謝減低,細胞間黏多糖沉積,稱為黏液性水腫,根據原發性病因的不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可以分為:

  1、原發性甲減:由甲狀腺病變所致;

  2、繼發性甲減:因垂體TSH缺乏所致;

  3、三發性甲減:係下丘腦TRH缺乏所致;

  4、外周組織性甲減:由甲狀腺激素受體或受體後病變所致。

  本文重點敘述成人原發性甲減,引起本症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131碘治療甲亢和甲狀腺手術。

【詳情】

01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甲狀腺功能低減症(簡稱甲減)是由各種原因引起血清甲狀腺激素缺乏或作用發生抵抗,而表現出的一組臨床綜合病征,包括機體代謝,各個係統的功能低減和水鹽代謝等障礙。

  有許多種原因可以引起甲減症,不同原因發生的甲減與地域和環境因素(飲食中碘含量,致甲狀腺腫物質,遺傳及年齡等)的不同而有差別,世界許多地區的新生兒的篩查發現,每4000~5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甲減患兒;老年甲減發生率的報道各國不一,一般為1%~14%。

  1、原發性(甲狀腺性)甲減多見,約占甲減症的96%,是由甲狀腺本身的病變引起的,根據臨床所見,有因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引起的,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亢或甲狀腺癌的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後,放射性碘治療後,先天性甲狀腺缺如或克汀病,舌甲狀腺,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致甲狀腺腫物質引起,先天性甲狀腺激素生成障礙,甲狀腺的轉移瘤以及慢性地方性碘缺乏引起等。

  2、繼發性(垂體性)甲減較少見,是由垂體疾病使TSH分泌減少引起的,如垂體腫瘤,席漢(Sheehan)綜合征,非腫瘤性選擇性TSH缺乏,卒中,垂體手術或腦垂體部位放射治療以後引起。

  3、第三性(下丘腦性)甲減罕見,由於下丘腦產生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的減少,使得垂體的TSH的分泌減少而引起的,如鞍上腫瘤及先天性TRH缺乏等。

  4、末梢對甲狀腺激素作用抵抗核受體缺乏,T3或T4受體的結合障礙,以及受體後缺陷等。

 二、發病機製

  1、黏液性水腫

  含透明質酸,黏蛋白,黏多糖的液體在組織內浸潤,在皮下浸潤致使皮膚腫脹,表皮萎縮,角化;肌纖維的浸潤引起骨骼肌及心肌退行性變,以致壞死。

  2、甲狀腺

  由於病因的不同,甲狀腺可以萎縮或腫大,甲狀腺縮小者甲狀腺濾泡及膠質部分或全部消失,出現致密透明樣的纖維組織,甲狀腺腫大者,早期可見甲狀腺濾泡細胞增生,肥大,膠質減少或消失;久病者甲狀腺呈結節狀,濾泡上皮細胞呈扁平狀,濾泡內充滿膠質。

  3、垂體

  垂體的病理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原發性甲減者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對垂體TSH細胞的反饋抑製作用減弱,TSH細胞增生使腺垂體增大,甚至呈結節狀增生,MRI或CT檢查示垂體增大,有時誤診為垂體腫瘤,繼發性甲減者垂體有相應表現如垂體腫瘤,垂體壞死,萎縮等。

02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1、粘液水腫性昏迷,是甲減危及生命的並發症。

  2、容易發生感染。

  3、對甲減替代治療過度,可導致腎上腺危象。

  4、不育。

  5、長期過量的替代治療可導致骨質疏鬆。

03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有哪些典型症狀

  甲狀腺激素不足引起機體生理活動減慢。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症狀和體征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形成鮮明對比,其發病隱匿,在不知不覺間出現。可能誤診為抑鬱症。患者麵部表情呆滯、聲音低沉、語言遲緩、眼瞼下垂、麵部浮腫。許多患者體重增加、便秘、怕冷。頭發稀疏、粗糙、幹燥;皮膚粗糙、幹燥、脫屑及增厚。患者出現腕管綜合征;雙手麻刺感或刺痛(見周圍神經疾病)。脈搏緩慢,手掌和足底處呈淡橘黃色(胡蘿卜素血症),眉毛外側部脫落。某些患者,尤其是老年,可出現精神錯亂、健忘或癡呆--其症狀易與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類型癡呆混淆。

  1、麵色蒼白,眼臉和頰部虛腫,表情淡漠,癡呆,全身皮膚乾燥,增厚,粗糙多脫屑,非凹陷性水腫,毛發脫落,手腳掌呈萎黃色,體重增加,少數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經精神係統:記憶力減退,智力低下,嗜睡,反應遲鈍,多慮,頭暈,頭痛,耳鳴,耳聾,眼球震顫,共濟失調,腱反射遲鈍,跟腱反射時間延長,重者可出現癡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係統:心動過緩,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低,心音低鈍,心髒擴大,可並發冠心病,但一般不發生心絞痛與心衰,有時可伴有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重症者發生粘液性水腫性心肌病,

  4、消化係統:厭食,腹脹,便秘,重者可出現麻痹性腸梗阻,膽囊收縮減弱而脹大,半數病人有胃酸缺乏,導致惡性貧血與缺鐵性貧血,

  5、運動係統:肌肉軟弱無力,疼痛,強直,可伴有關節病變如慢性關節炎,

  6、內分泌係統:女性月經過多,久病閉經,不育症;男性陽萎,性欲減退,少數病人出現泌乳,繼發性垂體增大,

  7、病情嚴重時,由於受寒冷,感染,手術,麻醉或鎮靜劑應用不當等應激可誘發粘液性水腫昏迷,表現為低體溫(T〈35℃),呼吸減慢,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四肢肌力鬆弛,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發生昏迷,休克,心腎功能衰竭,

  8、呆小病:表情呆滯,發音低啞,顏麵蒼白,眶周浮腫,兩眼距增寬,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鴨步,

  9、幼年型甲減:身材矮小,智慧低下,性發育延遲。

04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應該如何預防

  一、定期篩查

  建議在老年或大於35歲的人群中每5年篩查1次,以便發現臨床甲減患者;特別是孕期婦女,不孕症和排卵功能異常者;以及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或個人史,症狀或體檢提示甲狀腺結節或甲減,1型糖尿病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和希望妊娠的婦女,更需篩查,對於TSH輕度升高的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那些TSH≤10.0mU/L的患者;TPO-A陰性的患者,應密切隨訪,一般不需藥物替代治療,建議絕大多數甲減患者采用左甲狀腺素鈉(L-T4)替代治療,特別是那些抗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TPO-A陽性)者

  二、甲減的病因預防

1、呆小症的病因預防:地方性的呆小症,胚胎時期孕婦缺碘是發病的關鍵,散發性的呆小症,多由孕婦患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引起,明確病因進行預防,母體妊娠期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盡量避免劑量過大,用是加用小劑量甲狀腺粉製劑,並避免其他致甲狀腺腫的藥物

2、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預防:及時治療容易引起甲減的甲狀腺疾病,防止手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或放射性131Ⅰ治療甲亢引起的甲減

  三、積極防止甲減病情惡化

  早期診斷,早期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防止甲減病情惡化的關鍵,早期采用中醫藥治療可有效的預防並發症的發生,注意生活調理避免加重病情因素的刺激

  四、防止甲減愈後複發

  甲減病愈後機體尚處於調理陰陽,以“平”為期的階段,此時的飲食精神藥膳鍛煉藥物等綜合調理,增強體質提高禦病能力,是病後防止複發的重要措施

05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基礎代謝率低於正常,血清TT4〈40ng/ml,血清TT3〈0.6ng/ml,甲狀腺攝131I率低平(3小時〈10%,24小時〈15%),

  2、血清TSH值

  (1)原發性甲減症:亞臨床型甲減症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升高(〉10mu/l),血清TSH水平在TRH興奮劑試驗後,反應比正常人高。

  (2)垂體性甲減症:血清TSH水平低,對TRH興奮試驗無反應,應用TSH後,血清TT4水平升高。

  (3)下丘腦性甲減症: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對TRH興奮試驗反應良好。

  3、X線:心髒擴大,心搏減慢,心包積液,顱骨平片示蝶鞍可增大,心電圖示低電壓,Q-T間期延長,ST-T異常,超聲心動圖示心肌增厚,心包積液,

  4、血脂,肌酸磷酸激梅活性增高,葡萄糖耐量曲線低平,貧血。

06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的食療方:

  1、宜選食物:因缺碘引起的甲減,需選用適量海帶、紫菜,可用碘鹽、碘醬油、碘蛋和麵包加碘。炒菜時要注意,碘鹽木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揮發而降低碘濃度。蛋白質補充可選用蛋類、乳類、各種肉類、魚類;植物蛋白可互補,如各種豆製品、黃豆等。供給動物肝髒可糾正貧血,還要保證供給各種蔬菜及新鮮水果。

  2、補充碘鹽:國內一般采用每2~10千克鹽加1克碘化鉀的濃度用以防治甲狀腺腫大,使發病率明顯下降,適用於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此外,對生育婦女更要注意碘鹽的補充,防止因母體缺碘而導致子代患克汀病。

  3、供給足量蛋白質:每人每天蛋白質量至少超過20G,才能維持人體蛋白質平衡蛋,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每日約有3%蛋白質不斷更新,甲減時小腸粘膜更新速度減慢,消化液分泌腺體受影響,酶活力下降,一般白蛋白下降,故應補充必需氨基酸,供給足量蛋白質,改善病情。

  4、糾正貧血,供給豐富維生素:有貧血者應補充富含鐵質的飲食、補充維生素B12,如動物肝髒,必要時還要供給葉酸、肝製劑等。

二、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不應該吃的食物:

  1、忌選食物:忌各種生甲狀腺腫物質,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忌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奶油、動物腦及內髒等。限用高脂肪類食品,如食油、花生米、核桃仁、杏仁、芝麻醬、火腿、五花肉、甘乳酪等。

  2、忌用生甲狀腺腫物質:避免食用十字花科菜,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以免發生申甲狀腺腫大。

  3、限製脂肪和富含膽固醇的飲食:甲減病人往往有高脂血症,這在原發性甲減更明顯,故應限製脂肪飲食。每日脂肪供給占總熱量20%左右,並限製富含膽固醇的飲食。

07西醫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常規方法

 一、原發性甲減的治療

 1、製劑的選擇

  (1)左甲狀腺素鈉(L-T4):左甲狀腺素鈉(L-T4)作用遲緩而持久,起效較慢,病人易耐受,1次/d,服用方便,且劑量易於掌握,左甲狀腺素鈉(L-T4)在外周組織脫碘,產生足量的碘塞羅寧(T3)滿足生理需要,是治療甲減的理想製劑,現已成為治療甲減的首選藥物,而且左甲狀腺素鈉(L-T4)的半衰期長達7天,吸收相對緩慢,即使漏服1天也無多大影響,可以於漏服的次日加服1天的劑量。

  (2)幹甲狀腺粉(片):是由動物甲狀腺幹燥粉末加工而成,主要含T4和T3,部分病人仍使用幹甲狀腺粉(片)治療,效果也很好,但幹甲狀腺粉(片)所含甲狀腺激素來源於動物甲狀腺,與人的甲狀腺比較,動物甲狀腺中T3所占比例較大,幹甲狀腺粉(片)中極大量的T3導致吸收後短期內T3超過生理所需劑量。

  (3)左旋T3:作用快,持續時間短,僅用於T3抑製試驗,黏液性水腫昏迷的搶救,甲狀腺癌術後需要停藥檢查時。

  2、替代治療的具體辦法

  原發性甲減是一種慢性長期性疾病,可以逐漸使代謝恢複正常,不要求短期內糾正,左甲狀腺素鈉(L-T4)的初始劑量取決於甲減的嚴重程度,年齡及身體狀況,年輕,無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的輕至中度甲減患者可以給予完全替代劑量,即0.5~1.3g/kg標準體重,這樣的劑量可以使T4的濃度逐漸升高,隨後T3濃度緩慢升高,病人不會出現任何不良反應,伴心髒病尤其是發生過心肌梗死的患者,應從小劑量開始,起始量每天12.5~75g,每隔2~3個月後,經過細致的臨床和實驗室評估後,增加12.5g,治療目的是使血T3,T4水平恢複正常,原發性甲減患者血TSH水平恢複正常。

  治療多長時間後症狀開始改善取決於劑量的大小,中重度甲減患者的早期反應是尿量增加,如果原有低鈉血症,血鈉水平會升高,隨後脈率增快,脈壓差增大,食欲改善,便秘消失,聲嘶逐漸改善,皮膚,頭發數月後才能恢複正常,足量替代治療6周後血遊離T4恢複正常,血TSH需要較長時間,大約3個月。

  少數情況下,如黏液性水腫昏迷者,合並急性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可能會發展成黏液性水腫昏迷的甲減患者,需要迅速糾正甲狀腺功能,一般成人可以單次靜脈內給予左甲狀腺素鈉(L-T4)300~500g,可在24h內使血中T4升至正常水平,第2天用100g,第3天以後每天給予50g,直至病情好轉能夠口服藥物後,減為通常維持劑量,如果最初病人能夠口服,也可以給予左旋T3,25g/12h,左旋T3起效更快,由於代謝速率急速增加,可能會導致垂體-腎上腺皮質負擔過重,對接受大劑量甲狀腺激素的患者可適當補充糖皮質激素,可用氫化可的鬆5mg/h靜脈輸注,以防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或危象的發生。

  3、監測替代治療的效果

原發性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劑量是否合適,通過測定血TSH,易於監測,用敏感的檢測方法測得的TSH在正常範圍,即0.5~5.0mU/L,TSH在正常範圍,原發性甲減患者所有臨床表現和生化異常均會消失。

  4、某些情況下劑量的調整

經過最初6個月的治療後,應重新摸索劑量,這是因為甲狀腺激素水平恢複正常後,對T4的代謝清除率會增加,一般情況下應每年監測TSH,保證病人應用合適的劑量,如果TSH超過正常範圍,且排除了病人未正規服藥這一因素,甲狀腺激素的劑量應稍作調整,6周後複查TSH,了解調整後的劑量是否合適。

  在某些情況下,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會發生變化,接受雄激素作為乳腺癌輔助治療的婦女,替代治療應減少;孕婦左甲狀腺素鈉(L-T4)的需要量增加50%~100%,產後數周內恢複原來劑量,某些藥物如硫糖鋁,氫氧化鋁,硫酸亞鐵,洛伐他汀,各種樹脂對左甲狀腺素鈉(L-T4)有吸附作用,如果與這些藥物同時服用或存在腸道疾病會影響腸道對左甲狀腺素鈉(L-T4)的吸收,需增加劑量,某些藥物如利福平,卡馬西平,苯妥因等可增加左甲狀腺素鈉(L-T4)的代謝清除率,胺碘酮抑製T4向T3的轉換,與這些藥物合用時劑量亦應增加。

  二、繼發性甲減的治療

  下丘腦性,垂體性甲減患者主要補充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激素,應先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下丘腦性,垂體性甲減患者TSH不能作為監測替代治療效果的可靠指標,應使FT4達到正常範圍的中點之上,甲狀腺激素的劑量及調整與原發性甲減相同。

  三、亞臨床甲減的治療

  關於亞臨床甲減的治療,各家看法不一,有人認為為預防亞臨床甲減發展成臨床甲減,尤其是病人TSH大於14~20mU/L,且TPOAb有中等度升高時,可予替代治療,另有人認為亞臨床甲減無症狀的持續時間可能會很長,有些病人在替代治療後,可能會使心絞痛加重,或出現心律不齊,故主張不予治療。

  四、老年甲減的治療

  對老年甲減的治療更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謹慎加量,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對補充的甲狀腺激素耐受性較差,劑量增加過快或劑量過大,可致代謝亢進,增加心肌耗氧量,有可能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對年輕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維持量是使T4,TSH恢複正常,對老年甲減患者使T4恢複正常即可,不必使TSH降至正常。

 五、黏液性水腫昏迷的治療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昏迷,臨床診斷確立後,盡早開始治療,不必等待實驗室檢查結果(如甲狀腺激素測定),治療的目的是提高甲狀腺激素水平,控製威脅生命的合並症。

  1、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此時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的目的是盡早使血中T3,T4水平恢複正常,病人因為腸黏膜水腫,口服給藥吸收不穩定,較好的辦法是靜脈注入大劑量甲狀腺激素可以降低病死率,但有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危險,因此,對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病人,處理較困難,但相對於威脅生命的黏液性水腫昏迷而言,搶救後者更為重要,一般成人可以單次靜脈給予左甲狀腺素鈉(L-T4)300~500g,可在24h內使血中T4升至正常水平,第2天用100g,第3天以後每天給予50g,直至病人好轉能夠口服藥物後,減為通常維持劑量,如果最初病人能夠口服,也可以給予左旋T3,25g/12h,左旋T3起效更快,也有人主張開始靜脈內給予左甲狀腺素鈉(L-T4)500g,同時或隨後6~8h用左旋T310~25g,原因是此時病人外周組織中T4向T3的轉換減慢,尤其是存在明顯的並發症時,最初幾天內應加用少量T3,大劑量使用甲狀腺激素時,有必要進行心電監護,當出現心律不齊或心肌缺血時,及時減少用量,如為下丘腦,垂體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在用甲狀腺激素的同時,應該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免發生腎上腺危象。

  2、對症支持治療

  ①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瀦留:呼吸減慢,換氣降低導致缺氧及二氧化碳瀦留,應監測血氣分析,必要時給氧,一旦發現有呼吸衰竭的征象,就應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

  ②抗休克:如有低血壓及休克,需要抗休克藥,必要時輸血,但應注意甲狀腺激素及升壓藥有協同作用,患者對升壓藥較敏感,僅腎上腺素藥物能引起心律不齊,更應慎用。

  ③控製液體入量:甲狀腺功能減退嚴重者,液體需要量較正常人少,如無發熱,每天補液量500~1000ml即可,低血鈉時限製水量,如血鈉很低,可用少量高滲鹽水。

  ④糾正低血糖:開始用50%葡萄糖靜脈推注,以後用葡萄糖靜脈滴注維持。

  ⑤防治感染:仔細尋找感染灶,可行血,尿常規和血,尿培養及胸片檢查,部分病人對感染的反應差,體溫不高,白細胞升高不明顯,容易漏診。

  ⑥糖皮質激素: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者,腎上腺皮質儲備功能差;垂體功能減退者,除甲狀腺功能減退外,腎上腺皮質功能亦減退,可每天用氫化可的鬆100~300mg靜脈滴注,持續約1周。

  ⑦對症治療:多數低體溫患者,用甲狀腺激素治療可使體溫恢複正常,一般保溫隻需蓋上被子或毛毯,或稍提高室溫即可,過度加溫保暖可使周圍血管擴張,增加氧耗,易致循環衰竭,一般護理如翻身,避免異物吸入,防止尿瀦留均很重要。

  六、孕婦甲減的治療

  孕婦左甲狀腺素鈉(L-T4)的需要量增加50%~100%,左甲狀腺素鈉(L-T4)需要量增加的原因:由於高孕激素血症使血液中甲狀腺激素結合蛋白(TGB)水平增高;甲狀腺功能不足使得HCG不能發揮作用;胎盤水平T4脫碘不足,在治療中,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1次,以確保TSH水平仍然正常或者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分娩之後,左甲狀腺素鈉(L-T4)應在數周內恢複到原來劑量,並於產後6~8周複查。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