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乳房> 癌性乳腺炎

癌性乳腺炎簡介

相關問答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breastcancer,IBC)是乳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十分罕見。該病呈暴發性發病,以乳房皮膚的彌漫性紅、腫、熱、痛和水腫為特征,極似急性炎症。惡性程度高,預後很差。

【詳情】

01癌性乳腺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IBC的發病原因尚無統一認識,可能與病人的免疫力低下有關。絕大多數乳腺癌病人是以無痛性乳房腫物就診,而IBC多以紅、腫、熱、痛、壓痛的乳房皮膚症狀就診,僅有50%左右伴有腫塊。

02癌性乳腺炎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炎性乳腺癌發病急劇,病程進展快。由於癌細胞播散到皮下淋巴管網,形成癌栓;腫瘤侵犯皮膚的Cooper韌帶,可形成“酒窩征”;腫瘤細胞堵塞皮下毛細淋巴管,造成皮膚水腫,而毛囊處凹陷形成“橘皮征”;當皮膚廣泛受侵時,可在表皮形成多數堅硬小結節或小條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變延伸至背部和對側胸壁可限製呼吸,形成鎧甲狀癌;炎性乳腺癌會出現乳房明顯增大,皮膚充血紅腫、局部皮溫增高;另外,晚期乳腺癌會出現皮膚破潰形成癌性潰瘍。

03癌性乳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狀

  1、絕大多數乳腺癌病人是以無痛性乳房腫物就診,而IBC多以紅、腫、熱、痛、壓痛的乳房皮膚症狀就診,僅有50%左右伴有腫塊。IBC往往發病急驟,乳房迅速增大,乳房皮膚增厚變硬,有皺脊,皮溫高,色紅紫。Haagensen報道IBC臨床症狀包括:乳房腫塊(57%),皮膚紅腫(57%),乳房腫大(48%),乳房或乳頭痛(24%),乳房壓痛(16%),乳房硬化(16%),乳頭回縮(13%),皮膚水腫(13%),腋下腫塊(9%),皮溫升高(8%)等。IBC少見的症狀包括:腋區疼痛、乳頭癢、上肢水腫和骨痛等。由於發病急驟,大部分病人就診早,自出現臨床症狀到就診平均時間為2.5個月。

  Taylor和Meltzer將IBC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IBC是在原健康乳房上同時發生腫瘤和炎症;繼發性IBC的炎症改變是繼發於原有腫瘤部位,手術瘢痕或放射區域內的乳腺。繼發性IBC的概念忽略了局部晚期乳腺癌與IBC在臨床與預後上的區別,不宜應用。

  2、體征:IBC的體征包括全乳彌漫性硬化或局限於某一象限或一半乳房硬化,皮膚水腫似橘皮樣,厚而不平整,最初皮膚呈粉紅色,很快變成似淤血的紫紅色,呈丹毒樣改變。乳房增大,皮溫高,觸之韌感,常見乳頭幹裂、結痂和內陷。一般認為乳房皮膚改變達乳房1/3或以上時方可診斷為炎性乳腺癌。

  由於炎症性乳腺癌的特殊臨床表現常常與一些乳腺炎症相混淆,故針吸細胞學檢查和局部組織活檢是診斷的重要依據。

04癌性乳腺炎應該如何預防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穩定,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適量運動,可以減少乳腺癌的發病機會

2、獲得足夠的陽光:可使人體取得所需要的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具有防止乳腺癌的作用每天保證有10-15分鍾的日照時間,可防止乳腺癌的發生

3、避免接受過多的放射線照射:尤其在經期、妊娠期,對放射線很敏感,應盡量避免

4、對乳房進行適當的生理保護:提倡母乳喂養,斷奶要緩慢進行采用合適的乳罩以改善乳房血液和淋巴循環

5、及時治療乳房的癌前期病變:如囊性小葉增生、乳腺乳頭狀瘤、乳腺增生病有上皮高度增生與不典型性增生者

6、適當節製動物脂肪的攝入,少飲酒:過多的食用肉類、煎蛋、黃油、動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險性;而綠色蔬菜、水果、鮮魚、奶製品可減少患乳腺癌的風險

7、更年期婦女盡量避免使用雌激素

8、平時定期體檢:專家建議35歲以上的婦女應該每2-3年進行乳腺超聲、乳透或鉬靶攝片檢查若為乳腺癌易發人群,年齡40歲以上者則應每年做1次檢查

9、易發人群更要加強自我保護:在乳腺出現腫塊、溢液等異常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要貽誤病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母親或姐妹患有乳腺癌者,自己患病的可能性較大;初次月經早(12歲以前)或停經晚(50歲以後)者患乳腺癌機會比其他人高;30歲以後生第一胎、未曾生育者或未婚者,患乳腺癌的機會多於其他人;反複多次接受放射線的,也可增加乳腺癌的機會;常食高脂肪食物且肥胖者易得乳腺癌

05癌性乳腺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升高並不常見。

2、細針穿刺:細胞學或空心針穿刺活檢從乳腺或有代表性的硬化、水腫或變紅的皮膚處取材,多可確立診斷。而切取活檢可得到適當的腫瘤或皮膚及皮下淋巴管組織,為確診手段。

3、鉬靶X線照相:陽性發現包括皮膚厚度增加、患側皮下淋巴管不對稱性增加和乳腺組織密度增加以及血管紋理增加等。

4、熱圖:可能發現高熱帶,但無鑒別意義。

06癌性乳腺炎病人的飲食宜忌

  食用適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包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可以提高自身的提抗力,幫助傷口快速愈合。3多補充水分。俗話說,多喝水能治百病。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可以幫助傷口快速愈合,增加體力。可以選擇魚類,因為魚肉比驕傲容易消化和吸收。不要吃容易脹氣的食物。比如洋蔥、豆製品和高麗菜等。

07西醫治療癌性乳腺炎的常規方法

1、手術治療:IBC單純外科治療(乳腺癌根治術或單純乳房切除術)的效果差,5年總生存率低於10%,多數報告為0,中位生存期12~32個月。

2、單純放療或放療加手術治療:由於單純外科治療效果不理想,人們開始研究用放療或放療加手術治療以獲得腫瘤局部區域的控製。事實上,這一療法確實改善了局部區域腫瘤控製率,但總生存率並未提高。1924年以來的文獻報告,單純放療或放療加手術治療IBC,生存期4~29個月。絕大多數文獻報告單純或放療加手術治療的5年總生存率為0。放射劑量應≥60Gy。

3、激素療法:所有激素療法均可單獨或與局部治療聯合應用於IBC。如卵巢切除術、腎上腺切除術、垂體切除術和應用雌激素、睾酮或TAM等藥物治療。但炎性乳腺癌的激素受體的陽性率偏低,如Paradio等研究發現,炎性乳腺癌的ER陽性率較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的ER陽性率低,ER和PR均陽性僅占13%~28%,ER(-)/PA(+)為3%~11%,ER(+)/PR(-)為5%~26%,激素治療可能有50%的病人無益。腎上腺切除和(或)卵巢切除術的客觀緩解率為33%~67%。如DaoMeCarthy用卵巢切除加腎上腺切除使2/3IBC病人獲得緩解,其中有1例瘤生存24個月。Fracchia等報告,IBC病人行腎上腺切除,52%(14/27)客觀緩解持續至少6個月。Yonemoto等報告的結果相似,腎上腺切除後,緩解率50%。中位生存時間比無緩解者長(19對7個月)。IBC對TAM和氨魯米特(氨基導眠能)的反應資料較少,Veronesi等報告5例IBC應用TAM治療,無1例緩解。

  單純激素治療和化療聯合應用作為誘導和(或)維持治療的價值仍未肯定。然而,由於IBC預後惡劣,而內分泌治療對機體近遠期毒副作用少,且IBC發病率較低,沒有進行隨機分組治療試驗的體會,故內分泌治療仍應提倡試用於IBC的綜合治療。

4、綜合治療:無論放療和(或)手術治療,大多數IBC病人在診斷後幾個月內向遠處轉移(伴或不伴局部區域治療失敗)。因此,人們試圖以化療作為先導療法來減少遠處轉移的失敗率,即先行一定時間全身化療,再進行局部放療和(或)手術,然後再追加全身化療。

  綜合治療中采用的化療方案及化療持續時間,適應證的標準和局部的方法以及強度不盡一致,最常用的誘導化療方案中均包括ADM。誘導化療的緩解率(CR+PR)為33%~93%,中位為62%,其中完全緩解率(CR)為13%(4%~20%),部分緩解率(PR)為49%(29%~73%),穩定為15%(7%~39%)。

  近年來研究表明,化療加大劑量放射治療IBC的效果令人鼓舞,已使3或5年生存率提高到30%~50%。

  綜合治療中,化療加手術治療加放療的5年無瘤生存率為22%~48%,平均生存25~56個月以上,5年總生存率為30%~75%。

  應當指出的是,如化療與放療同時應用時,應避免應用甲氨蝶呤(MTX)和ADM。

5、綜合治療中的有關外科學問題

  (1)手術治療的地位與可能性:IBC的M0期病人通過化療與放療後,是否有手術的必要,Knight等對初診該期病人行2~4療程的化療,同時放療,共2~5個月,對其仍無遠處轉移征象者1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發現15例乳腺仍有腫瘤殘留。幾乎不增加手術並發症。有作者認為術前放療,切口愈合延遲時間平均不超過2周。既往簡單的將IBC列為根治性乳房切除的禁忌證的觀點應予糾正。

  (2)手術時機:初始的IBC病人,宜應用中、短程化、放療以獲得初步的局部控製及消滅可能存在著“可治愈性”的信息,經過如此7~12周(2~3個月)的治療,對有“可治愈性”希望者,給予“根治性”手術治療,而對非“可治愈性”者,則給予以改善生活質量為主要目的的“姑息性”手術治療。

  (3)對行經期女性,宜在乳腺手術的同時,施行雙側卵巢切除,此手術創傷小,基本上不增加手術負擔。但要求注意無瘤原則,即先行卵巢切除術,然再行乳腺手術。

  (4)乳腺手術應使皮膚切除範圍夠大,對IBC手術常規切除乳房全部皮膚,以取自體外側股部中厚皮片植皮覆蓋。這同樣應注意無瘤原則,即先取皮再行卵巢切除,最後行乳腺手術。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