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壁病變
胸壁變所引起的胸痛是各類胸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如胸壁的外傷,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腫瘤等引起的局部皮膚,肌肉,骨骼及神經病變。常見的急性皮炎,皮下蜂窩組炎,帶狀皰疹,痛性肥胖症,肌炎及皮肌炎,流行性肌痛,頸椎痛,肋軟骨炎,骨腫瘤,肋間神經炎,神經根痛等。其中共同特征:
1、疼痛的部位固定於病變處,且局部有明顯壓痛。
2、深呼吸、咳嗽、舉臂、彎腰等動作使胸廓活動疼痛加劇。
二、肺及胸膜病變
肺和髒層胸膜對疼痛覺不敏感,肺炎,肺結核,肺膿腫,肺梗死等,由於病變累及壁層而發生胸痛。肺癌侵及支氣管壁及壁層胸膜都可產生胸痛。自發性氣胸時由於粘連撕裂產生突然劇痛。幹性胸膜炎由於炎症波及髒層和壁層胸膜發生摩擦而致胸痛。大量胸腔積認與張力性氣胸可由於壁層胸膜受壓發生胸痛。其共同特點為:
1、多伴咳嗽或咳痰。
2、常因咳嗽、深呼吸而胸痛加重,其他胸壁活動並不引起疼痛。
3、胸壁局部無壓痛。常伴有原發疾病之症征,X線檢查可發現病變。
結核性胸膜炎:當肺部結核炎症累及胸膜時引起的胸膜炎症稱為結核性胸膜炎。在某些情況下胸膜炎是通過血行感染而致病的,也有部分是與機體的變態反應有關。常有積液少量至中等量,由於結核性胸膜炎滲液中的蛋白質較高,易引起胸膜粘連及肥厚。
1、病情輕者無症狀。
2、主要臨床表現為胸痛、咳嗽、胸悶、氣急,甚則呼吸困難,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積液繼發感染時,伴有惡寒、發熱症狀。
3、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應疾病的臨床表現。胸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原因頗多,且胸痛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並不一定和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相一致。外傷、炎症、腫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組織損傷刺激肋間神經,膈神經,脊神經後根和迷走神經公分布在食管,支氣管,肺髒,胸膜,心髒及主動脈的神經未梢,均可引起胸痛。鑒別時可先分析屬於哪一大類,再在此大類中鑒別各個原因。
預防重在保護和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其具體措施是:
1、生活有常,即生活方式合理化和規律化,慎起居,避風寒,戒煙酒,遠房事,勞逸適度
2、飲食有節,富營養,忌辛辣
3、經常呼吸新鮮空氣
4、保持樂觀情緒,因為不良的情緒可影響人體的抵抗力
5、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6、由於結核杆菌的感染是導致本病發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應盡量減少與肺結核病人,特別是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接觸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在早期略增高,但很少超12×109/L。血沉增快。
2、痰結核菌檢查:痰菌陽性。
3、胸液檢查:為滲出性,透明,草黃色,比重大於1.018,利凡他試驗陽性,蛋白定量大於30g/L。
4、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
5、胸部X線檢查:中、下肺野大征密度增深陰影,少量積液時僅表現肋膈角變鈍。
胸膜疾病主要是采取對症治療為宜,積極的發現積極的做治療,預後一般良好。
1、平時注意飲食有節,富營養,忌辛辣,避免抽煙喝酒。
2、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熬夜,注意早睡早起;避免受涼,預防感冒;經常呼吸新鮮空氣;保持樂觀情緒;應盡量減少與肺結核病人,特別是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接觸。
一、抗生素治療
1、抗結核藥物治療:
適用於結核性幹性或滲出性胸膜炎的治療。異煙肼每日300毫克、或利福平每日壩毫克、或乙胺丁醇每日0.75--1克,一次頓服,連續服藥3個月。鏈黴素每日0.75--1克,肌注,1--2月,與口服藥交替使用,總計療程6--9月。
2、非結核性胸膜炎:
應針對原發病(如感染、腫瘤等)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
3、化膿性胸膜炎或結核性膿胸伴感染者:
青黴素C每日160--320萬單位,分4次肌注,並可於胸腔內再加注807單位。
二、緩解疼痛
口服阿司匹林0.6克或消炎痛50毫克,1日3次,或可待因15--30毫克,1日3次。
三、胸腔穿刺抽液
適用於滲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積液,有明顯呼吸困難,或積液久治仍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過1000毫升,每周2-3次。
四、激素治療
與抗結核藥物聯用,對消除全身毒性症狀,促進積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連,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可用強的鬆15--30毫克,分3次口服,待全身症狀改善,積液明顯吸收減少時,可逐漸減量,一般用藥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