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因造成食管、氣管及支氣管破裂可引起化膿性縱隔感染:
1、急性上縱隔感染:多由於頸部或胸部食管損傷引起;例如食管鏡檢查,造成醫源性器械損傷,食管異物穿通侵蝕食管壁等。以往的硬質金屬管鏡檢查比較容易產生這種穿孔。
2、食管手術後:引起之胸內食管胃吻合口瘺,亦是急性縱隔感染常見的原因,不過這種炎症多迅速擴散至胸腔內,覆蓋了急性縱隔感染問題。劇烈嘔吐誘發之自發性食管破裂,則主要產生致死性縱隔感染。
3、經氣管前:間隙、咽周間隙、椎前間隙向下蔓延可造成上縱隔感染。因為頸部表淺,便於引流用抗生素也易於控製,所以由頸部蜂窩織炎、急性淋巴結炎進展為急性上縱隔感染也是一種產生縱隔感染的原因。胸內化膿性病變,例如膿胸、鄰近縱隔的肺化膿症,偶爾也可以直接播散達縱隔內。由急性化膿性心包炎和腹膜後區之感染上行引起之縱隔感染者極為罕見。在心髒手術,特別是正中切口病例,術後需作氣管切開的病人中,由於手術中分離了胸骨上窩,使得氣管切口和胸骨後間隙相通,使一些氣管內分泌物流入縱隔造成縱隔的感染。在臨床上常有報道。
多髒器功能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縱隔感染的並發症較為危險,因為造成感染的細菌多為腸道致病菌,此類致病菌進入組織後產生很強的致病力,導致周圍組織廣泛壞死,若並發食管穿孔,其中所含的許多口腔內高度有害的細菌可以引起非常嚴重的中毒,細菌或毒素通過縱隔豐富的淋巴網吸收,很快產生菌血症、毒血症和敗血症,甚至並發中毒性休克。另外本病還可以引起心包炎,胸腔積膿,心肺功能衰竭和大血管腐蝕性的致死性出血等。
繼發性縱隔感染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疼痛和膿性分泌,病人術後體溫不退,1星期內上升至39℃以上或消退後又上升,於弛張高熱前,尚有寒顫,切口疼痛加劇,最後在局部切口或引流處出現的時間最短在術後3D,長者在2星期以上,一般在7d左右,體格檢查,按壓切口旁,胸骨邊緣有壓痛,如縱隔感染已擴散至骨髓炎,胸骨開始不穩定,則有胸骨哆開的一些體征,血化驗,白細胞計數和多核細胞顯著增高,計數可增至(10~20)×109/L(1000~2000/mm3)以上,有高達30×109/L(3000/mm3)以上者;多核細胞常在90%以上,胸骨側位攝片示胸骨後方有密度增深的陰影,如有骨髓炎尚示骨質疏鬆和破壞。
1、鋸胸骨必須劈正若縱劈胸骨時劈偏,會造成胸骨橫斷
2、術中止血不完善,過多使用骨蠟、電灼,引流管不暢、血塊積聚和再次開胸均有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經胸骨旁肋間隙穿鋼絲固定胸肌可靠,成人不少於5~6根鋼絲Culliford認為2根鋼絲放置胸骨柄,4根鋼絲放置胸骨旁肋間隙中較好
4、胸大肌筋膜覆蓋鋼絲和胸骨間隙
5、心包盡量縫合,防止感染侵入心包腔造成心髒感染大出血
6、對有劇烈咳嗽、咳痰的病例,疑有胸骨裂開的可能時,用胸帶包紮固定
7、一般術後5~7d做氣管切開,同時應注意氣管切開後的護理,預防傷口感染
本病的檢查主要依靠X線和CT檢查:
X線攝片早期不能發現異常,當發現局限的肉芽腫型縱隔感染,X線片上產生局部縱隔影增寬,最常見的X線表現為右氣管旁腫塊突出,並有胸骨後間隙密度增高,病灶由肉芽腫塊,炎症淋巴,對纖維組織混合,隆突下區有相似之腫塊於側位及斜信片上最易察見,如感染侵蝕後縱隔間隙,侵犯食管緣時,食管造影片可見局限性邊緣不整,從後前位胸片上觀察隆突下腫塊僅僅是心影上部密度增高,大的腫塊使雙側主支氣管移位,氣管隆突分叉角增寬,腫塊輪廓不會十分具體清晰,如腫塊中心壞死或幹酷樣變,則容易鈣化,鈣化灶之輪廓多不規則,斷層攝影(CT)可以顯示,局限性纖維性變型X線診斷,以縱隔內某一器官之X線影像為突出,特別常見者為上腔靜脈綜合征右上縱隔影增寬為突出。
1、繼發性縱隔感染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主要以清淡為主,飲食均和營養豐富。
2、繼發性縱隔感染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最好不要吃辛辣食物,忌煙酒。
縱隔急性感染需要立即采用有力的措施,若有延遲,常造成不可救治的並發症,甚至迅速死亡。例如食管穿孔,其中含有許多口腔內高度有害的細菌,導致非常嚴重的中毒,細菌或毒素通過縱隔豐富的淋巴網吸收,很快產生菌血症、毒血症和敗血症。
一、開放引流法
1、這是傳統用的方法,敞開切口,衝洗創麵,去除膿液、壞死的軟組織和骨質、鬆脫的鋼絲和感染的肉芽組織,然後創口和縱隔用濕紗布引流經常換藥,並使用抗生素控製感染,待出現清潔的肉芽麵後,再二期縫合切口或二期愈合。這種療法的優點是沒有引流不暢所造成的死腔,隨時可處理各處的感染灶。其缺點是:
(1)病人的痛苦較大,病程較大。
(2)胸骨移動、胸廓不穩定,影響衰竭或肺部並發症。
(3)胸骨、縱隔組織和心髒長期顯露,易使心髒縫線和代用品遭受繼發性感染的威脅,常可導致心髒、大動脈切口大出血或心內膜炎等。因此開放引流法的治療失敗率較高,目前僅適用於縱隔炎出現於手術後2~3年星期胸廓較穩定的病例,以及病情嚴重合並有骨髓炎而不能耐受麻醉再行手術的病例。
2、密閉引流法對胸骨哆開縱隔感染一經確診,立即再次手術,徹底清創,移除縱隔感染組織和纖維沉積物,並一期關閉切口。術後用抗生素溶液或povidond-碘溶液連續感的抗生素。此法能迅速控製感染,在感染未擴散引起胸骨骨髓炎前早期施行效果甚佳,已被公認為較合宜的處理措施。本院17例均采用本法處理,其效果較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3、在靜脈注射氯氨酮和靜脈綜合麻醉下再次手術。氣管插管行輔助呼吸。拆除胸骨正中劈開切口的縫線,沿原切口切開,去除所有縫線結頭,拔除鬆脫、斷裂或切割的不鏽鋼絲,刮除胸骨邊緣上所塗的骨蠟。出血點用電灼止血,盡量不用絲線結紮。撐開胸骨,吸盡縱隔內膿液。如心包已封閉,無感染有宜探入心包,以免擴散感染。若心包內有膿液積聚,需拆除心包縫線,敞開心包腔,用大量生理鹽水或用碘氟、甲硝唑、抗生素黧衝洗,同時清除縱隔、心髒和大動脈表麵上的膿性纖維塊。徹底清創後,敞開的心包不予縫合,然後在頸部胸骨上凹旁做一小切口,引入一有多個側孔、直徑0.3cm的矽膠管,放置於上縱隔,尾端連接灌注吊瓶管道。另在膈麵心包腔詢問和右心房旁各放置一乳膠引流管,尾端從切口下方引出,連接負壓吸收[-1.18~-1.57kPa(-12~-15cmH2O)]。再用不鏽鋼絲穩固地對攏縫合胸骨;鋼絲不宜放置在原肋間部位。最後皮膚和皮下組織全層縫合。
4、手術結束前即開始連續灌注抗生素溶液,一般可先用慶大黴素,每500ml生理鹽水加8萬U或用甲硝唑,以後可改用其他敏感的抗生素稀釋液,如卡那黴素、先鋒黴素、氨苄青黴素或肽黴素等。抗生素溶液滴注量為1500~2000ml/d。灌注過程必須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被纖維堵塞。同時全身再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和支持療法。一般病例在衝灌3~5d後,引流液即由混濁逐漸轉為清晰,引流時與灌注量趨於平衡,體溫逐步下降,全身情況改善,多在7~10d內停止灌注。先拔除滴注矽橡膠管,過1~2d再拔除乳膠引流管,創口大多一期拆線愈合。此種方法的優點是:
(1)沒有胸骨的移動,胸骨穩定性好,有良好的呼吸功能。
(2)病人痛苦小,沒有因撐開胸骨對病人有精神刺激。愈合時間短。
(3)減少因多次換藥造成的再次感染和造成心髒及大血管的出血。缺點是可能有引流不暢所造成的死腔。
二、肌肉充填法
對於縱隔感染侵及胸骨的病人,使胸骨造成了嚴重的感染,甚至壞死。可部分或全部切除胸骨,同時將胸大肌、腹直肌做部分離斷,將肌肉填充到因胸骨切除留下的間隙之中,然後一期縫合。PairolerRC統計的38例,其中17例胸骨切除,37例行胸大肌重建,一期關胸,存活33例,雖有5例死亡,但與胸骨感染無關,效果較好。其優點是愈合時間短、胸廓穩定性好,良好的呼吸功能,避免換敷料的並發平,減少精神創傷。本院1例慢性縱隔感染清創後做了部分胸骨切除後,填入胸大肌,一期縫合,愈合較好。該法特別是用於慢性、反複性發作的病人較好。
所以,胸骨裂開縱隔感染一經診斷立即手術。沒有胸肌裂開,或感染不嚴重,可局部換藥,累及胸骨、前縱隔時,必需徹底清創,胸骨再固定術。清創後放置引流管,用抗生素衝洗;晚期胸骨感染,手術時要清除胸骨病灶,徹底清創,植入胸大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