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氣病因為肝病傳脾,邪氣留於脾。故結為積,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為黃膽。飲食不為肌膚,脾藏肌肉之氣,能與胃行其津液,以榮養四肢,若為積氣所留,不能榮養,故有四肢不收,飲食不為肌膚之證。
痞氣病因為肝病傳脾,邪氣留於脾。痞氣如沒有接受及時的治療可引起腹痛等,一般不會導致其他嚴重的並發症。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
痞氣之狀,留於胃脘,大如複杯,痞塞不通,是為脾積。脈微大而長,色黃,病饑則減,飽則見,腹滿嘔泄,腳腫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
痞氣為脾部疾病,為預防痞氣的發生,建議廣大朋友應該注意脾髒的保健,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痞氣屬中醫疾病的一種,除采用傳統的中醫脈診等診斷方法之外,還可以采用彩超、腹部透視、CT等以便能夠更加準確的診斷本病。
痞氣患者飲食方麵沒有特殊要求,一般正常飲食就可以。要注意飲食豐富,營養均衡。保證人體正常代謝所需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的需求。適當增加蔬菜、水果及豆製品的攝入。保健方麵要注意放鬆心情,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治脾積痞氣,胸脅脹滿,氣逆昏悶,四肢少力可采用烏頭丸方: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夏(湯洗去滑焙幹各一兩)、防風(去叉)、幹薑(炮)、枳實(去瓤麩炒)、皂莢。上七味,搗羅為末,生薑自然汁為丸,如小豆大,早晚用炒生薑湯,下七丸至十丸,不可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