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症先吐瀉,後心腹絞痛;或先心腹絞痛而後吐瀉,胸膈作脹,頭目不清,遍身腫脹,四肢不舉,舌強不語。《痧症要略》:“痧脹者,氣之閉也,火之逆也。痧氣主要是由風、濕、火三氣相搏而為病。夏秋之際,風、濕、熱三氣旺盛,人若勞逸過度,則容易感邪,而常發痧;若體質虛弱,暑熱或暑濕穢濁之氣會乘虛而入。
病犯太陽,則頭痛發熱;犯少陽,則耳旁腫脹,寒熱往來;犯陽明,則麵目如火,但熱而不寒;犯太陰則腹痛;犯厥陰則少腹痛或胸脅痛;犯少陰則腰痛而皆身涼。犯乎肺則咳嗽痰喘微熱,甚則鼻衄;犯手心則心痛或心脹頭額冷汗如珠,而身或熱或涼;犯乎膀既則小便溺血,甚則身熱;犯乎大腸則痢下膿血,重則嘔吐身熱;犯乎肝則沉重不能轉側,哺熱、內熱,甚則吐血;犯乎三焦則熱毒內攻,上則口渴,下則便結。治痧當辨身涼身熱:蓋縣涼者、內熱者,宜攻其裏,表熱者,室透其肌。
痧在皮膚氣分的,皮疹隱現紅點,有如脈疹,稱為“紅痧”;若痧毒蘊於肌肉血分的,全身脹痛,且有黑斑,稱為“烏痧”。若證情深重,則見發寒熱,頭、胸、腹或脹或痛,或神昏喉痛,或上吐下瀉,或腰如束帶,或指甲青黑,或手足麻木等。
1、大小便宜通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而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而分利之
2、咽喉治法
痧症危急,若犯咽喉,則疾喘如鋸,先放其痧急用薄荷、鼠粘子、童便、山豆根之類以清之,或兼用冰硼散以收之然後,餘症俱從緩治
3、治痧當絕其根
痧之為害,治之雖愈,若一有未除,即複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放;而在內者少有未消,一吃米飯或熱湯、熱酒,痧毒即複,由內而攻表,遂遍周身如在內者已治,在中者已放,而在表者末刮,即複由外而攻內若表裏具盡治突,而在中者未放,亦複傳遍表裏如此可畏之極,真生死所關,非雜病所得而比也,故治痧當絕其根
痧氣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外,相關的輔助檢查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血小板計數(PLT),尿常規,血常規,便常規,體溫測量。
痧氣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飲食方麵還要注意以下方麵:
1、喝熱的生薑紅棗湯。
2、飲食要清淡。
治痧者,必先開其氣,降其火,而後脹可消也。若食阻痧氣於上者,則吐之;食結痧氣於下者,則導之。故治脹必治氣,治氣必治血。蓋血活痧行,血破痧氣走,血敗痧氣敗,而降火亦在其中矣,此治痧之要術也。”參見痧、痧氣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