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結核性胸膜炎的途徑有:①肺門淋巴結核的細菌經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鄰近胸膜的肺結核病灶破潰,使結核分枝杆菌或結核感染的產物直接進入胸膜腔內;③急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性結核引致胸膜炎;④機體的變應性較高,胸膜對結核毒素出現高度反應引起滲出;⑤胸椎結核和肋骨結核向胸膜腔潰破。以往認為結核性胸腔積液係胸膜對結核毒素過敏的觀點是片麵的,因為針式胸膜活檢或胸腔鏡活檢已經證實80%結核性胸膜炎壁層胸膜有典型的結核病理改變。因此,結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胸膜是結核性胸膜炎的主要發病機製。
(一)滲出性胸膜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很快發展為包裹性積液。
(二)單純性結核性胸膜炎治療不當或未完成規定的療程,5年內約2/3的患者發生其他部位結核或重症結核,如播散性結核,肺結核、胸壁結核等。
(三)肺內空洞及幹酪樣病變靠近胸膜部位破潰時,可引起結核性膿氣胸。
(四)滲出性胸膜炎的胸水,如未及時治療,亦可逐漸幹酪化甚至變為膿性,成為結核性膿胸。
(五)一側胸膜肥厚形成纖維板束縛肺功能可並發對側肺氣腫,亦可導致慢性肺源性心髒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
1.幹性胸膜炎表現結核中毒症狀較輕,患側刀割樣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時,疼痛最顯著。滲出性胸膜炎的症狀比幹性胸膜炎明顯,有結核毒性症狀,患者先有乏力、畏寒、虛汗、全身不適、發熱,中、高度的發熱,胸痛、咳嗽、深呼氣或活動時加劇。初起胸液少,胸痛明顯,隨著滲液的逐漸增加,胸悶、氣短更為顯著,由於滲液逐漸增多後將壁層與髒層胸膜分開,胸痛反而減輕,由劇痛變為鈍痛、脹痛或逐漸消失。
2.幹性胸膜炎體檢時患側呼吸運動受限,聽診時可聞胸膜摩擦音。滲出性胸膜炎:少量積液時無明顯體征,大量的胸腔體積液使呼吸運動減弱,語顫消失,肋間隙飽滿,將氣管、縱隔推向健側,心尖衝動移位或消失,膈肌下降。叩診時,積液上部呈濁音,下部呈實音。聽診時可有呼吸音減弱或消失,積液上方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
1.控製傳染源,減少傳染機會 結核菌塗片陽性病人是結核主要傳染源,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塗片陽性結核病人,是預防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嬰幼兒患活動性結核,其家庭成員應作詳細檢查(攝胸片、PPD等)對小學和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感染結核的機會
2.普及卡介苗接種 實踐證明,接種卡介苗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為法國醫師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發明,故又稱B.C.G,我國規定在新生兒期接種卡介苗,按規定卡介苗接種於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內注射,劑量為0.05mg/次劃痕法現已很少采用衛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歲和12歲的卡介苗複種計劃但必要時,對該年齡結素試驗陰性兒童仍可給予複種新生兒期卡介苗可與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種卡介苗禁忌證:陽性結素反應;濕疹或皮膚病患者;急性傳染病恢複期(1個月);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症或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1.X線檢查 少量積液時,肋膈角變鈍,更多量積液時有向外側、向上的弧形上緣的積液影,肺底部積液可見患側“膈肌升高”,改變體位胸水可流動。
2.超聲波檢查 可見液平段。
3.胸穿抽出液體為滲出液,其中以淋巴細胞為主,胸水腺苷脫氫酶(ADA)及r-幹擾素升高,胸液塗片不易找到結核菌,結核菌培養約1/5陽性。
4.胸膜活檢 針刺胸膜活檢是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
5.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
關於結核性胸膜炎飲食的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嚴格遵守,方能有利於疾病的恢複:
1、胸膜炎的飲食之多食大蒜:大蒜有散寒化濕、殺蟲解毒的功效,蒜頭含有蒜辣素,對結核杆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可防止結核性胸膜炎的形成。可作為調味品煮熟吃,亦可作成糖蒜、鹹蒜,當菜肴服用。
2、胸膜炎的飲食之以易消化、富有營養的清淡食物為宜:有胸水時,應當限製食鹽量,進食低鹽、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豆腐、黃豆、豌豆等。
3、胸膜炎的飲食之給患者高熱量、高蛋白、全維生素的飲食:通常要在早餐增加雞蛋或鴨蛋1隻,午、晚餐各加肉類100~150克,為保證足夠的熱量可在正餐外加2~3次點心,如牛奶、蛋糕、餅幹等。
4、胸膜炎的飲食之多吃些綠色蔬菜:如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等。
5、胸膜炎的飲食之多吃牛肉、牛奶、蛋類、動物內髒、家禽和豆製品。多吃些水果,如橘、柑、梨、蘋果、香蕉等。食物選擇:牛奶、雞蛋、瘦肉、魚、雞、蝦、豆類等。鰻鱺魚、甲魚、海蜇、豬肺、山藥、百合、蓮子、白木耳、藕粉、梨、荸薺、菱、芡實、藕、青菜、洋山芋、番茄、胡蘿卜等。
(一)治療
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抽取胸液和抗結核治療。其化療原則與化療方法和活動性結核相同。
1.一般治療 體溫38℃以上可臥床休息,一般患者可以適當起床活動。總的休息時間大約以體溫恢複正常,胸液消失後仍須持續2~3個月。
2.胸腔穿刺抽液 由於結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纖維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連,故原則上應盡快抽盡胸腔內積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過700ml,以後每次抽取量約1000ml,最多不要超過1500ml。如抽液過多、過快,可由於胸腔內壓力驟降發生複張後肺水腫和循環衰竭。若出現頭暈、出汗、麵色蒼白、脈搏細弱、四肢發冷、血壓下降等反應,立即停止抽液,皮下注射0.5%腎上腺素0.5ml,同時靜脈內注射地塞米鬆5~10mg,保留靜脈輸液導管,直至症狀消失。如發生肺複張後肺水腫,應進行相應的搶救。胸腔抽液有以下作用:①減輕中毒症狀,加速退熱。②解除肺髒和心髒血管受壓,改善呼吸及循環功能。③防止纖維蛋白沉著所致胸膜粘連肥厚。目前也有學者主張早期大量抽液或胸腔插管引流可減少胸膜增厚和胸膜粘連等並發症。
3.抗結核藥物治療 一般采用鏈黴素(SM)、異煙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鏈黴素(SM) 異煙肼(INH) 乙胺丁醇(EMB)聯合治療。鏈黴素(SM)0.75~1.0g/d,肌內注射,療程2~3個月。異煙肼(INH) 0.3g/d,頓服,利福平(RFP) 0.45~0.6g/d,頓服,乙胺丁醇(EMB) 0.75g/d,頓服,上述口服藥物均連續服用1.0~1.5年。治療過程必須注意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如聽力的變化、視覺的變化和肝功能等,發生時應根據情況減量或停用。
結核性胸膜炎不主張常規使用糖皮質激素,因為有許多副作用。當大量胸腔積液、吸收不滿意或結核中毒症狀嚴重時可用潑尼鬆30mg/d,至胸液明顯減少或中毒症狀減輕時每周減少5~10mg,一般4~6周停藥。減藥太快或用藥時間太短,容易產生胸液或毒性症狀的反跳。
胸腔內注射抗結核藥物或皮質激素沒有肯定意義。抗結核藥物在胸液的濃度已經足夠,胸腔內注射藥物對胸液的吸收及預防胸膜增厚與不用藥物者沒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