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痹的產生,多因直接感受火熱之邪,或風寒濕邪鬱久化熱而成,亦可由髒腑功能失調,如陽熱體質,或陰血虧耗而致。本病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病性為實證、熱證,或虛實挾雜,其病機始終以熱邪的病理變化為核心,但由於風寒濕邪入侵可轉化為熱痹,因此熱痹也出現寒熱錯雜、陰陽交混的複雜臨床表現。
本病和西醫學的風濕熱一直,有發熱,關節的疼痛、腫脹以及結節樣皮損等特征性的改變。本病常和鏈球菌感染有關,由於鏈球菌和腎小官內膜具有同源性,故可造成免疫損傷,合並腎小球腎炎。鏈球菌也可以直接損傷心肌,造成心肌炎,CK-MB檢查常升高。
熱痹係素體陽氣偏盛,內有蘊熱,或陰虛陽亢之體,感受外邪侵襲,邪氣入裏化熱,流注經絡關節;或風寒濕邪日久纏綿不愈,邪留經脈,部麗化熱,氣血痹阻,以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不能屈伸,得冷則舒為特點的病證。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熱邪致痹可單一出現,或熱與濕相結,濕熱閉阻,表現為關節或肌肉紅腫熱痛,屈伸不利,步履艱難,可反複發作。發病年齡以青壯年為多,女性多於男性,好發部位為膝關節、踝關節、趾(指)掌關節等。
本病可見於西醫學所指濕熱、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久治不愈者、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當上述疾病某階段表現為熱痹時,均可依熱痹辨證論治。
繼發預防期限:應根據患者年齡、鏈球菌易感程度、風濕熱發作次數、有無瓣膜病遺留而定年幼患者、有易感傾向,反複風濕熱發作,有過心髒炎或遺留瓣膜病者,預防期限應盡量延長,最少10年或至40歲,甚至終身預防對曾有心髒炎,但無瓣膜病遺留者,預防期限最少10年,兒童患者至成年為止對單純關節炎,預防期限可稍縮短,兒童患者最少至21歲或持續8年,成人患者最少5年
1、常規檢查
病變關節或肌肉灼熱、紅腫、疼痛,甚則痛不可觸,病變部位皮膚可焮紅,或潮紅、紫紅,多有明顯腫脹,關節屈伸不利,或皮膚有紅斑、硬結,觸之熱感,但熱度可輕可重。舌質暗紅或鮮紅,舌苔黃色或黃白相兼而厚,脈滑數。
2、實驗室檢查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類風濕因子(RF),抗核抗體(ANA),抗類風濕性關節炎33抗體;四肢的骨和關節做X射線平片檢查。
風濕熱痹型飲食選擇與禁忌:
風濕熱痹型係統性紅斑狼瘡的主要表現是:關節腫脹酸痛、肌肉疼痛不適伴有低熱、皮膚紫斑手指青紫麻木、月經不調、閉經或通經、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風濕熱痹型屬熱症和濕症,飲食原則宜清熱、化濕、活血。常用涼性去濕兼活血之食品。如蓮藕、冬瓜、油菜、菠菜、茄子、絲瓜、胡蘿卜、薏苡仁、綠豆、赤小豆、烏骨雞、兔肉、青蛙、鴨肉、蜆肉、海帶、草魚、泥鰍、鮑魚、甲魚、等。
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蔥、荔枝、狗肉、羊肉、豬肝、豬肚等。
一、治療目的應包括下列4方麵
1、清除鏈球菌感染病灶。
2、早期觀察心髒炎是否存在並加以處理。
3、控製充血性心力衰竭。
4、緩解關節及其他症狀。由於臨床病型的多樣化,病情的嚴重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故在治療上應實行個別化處理。
抗生素的應用目的是消除鏈球菌感染,治療咽部炎症及扁桃體炎。迄今為止,青黴素仍然是最有效的鏈球菌殺菌劑。常用劑量為80~160萬U/d,分2次肌內注射,療程為10~14天。以後用苄星青黴素(長效青黴素)120萬U/月,肌注。多數能控製咽喉部感染。但亦有少數患者,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反複發作,以致成為慢性或遷延型風濕熱,對此可采取下列措施:①縮短苄星青黴素的注射間隔為1~3周1次,至上呼吸道感染較穩定地控製後,維持3~4周間隔的預防性治療。②加用口服抗生素如紅黴素、林可黴素、羅紅黴素或頭孢類藥物。
二、其他治療
非甾體類的消炎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