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圍的光線變化。當環境光線較暗時,瞳孔會放大,這是一種自我調節方式,目的是在較暗的地方看到周圍的風景;反之,如果光線較強,瞳孔縮小,同樣是為了適應環境。人瞳孔最小時僅一毫米,最大可達九毫米,因此,人的瞳孔放大或縮小,不僅用來調節光線,也用來適應周圍環境。
2、腦部疾病影響。很多顱腦疾病人瞳孔會散開,腦部病人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光線反射等都會消失。但當受到外界刺激時,仍然會出現瞳孔放大的現象。
3、對人體本能地保護反應。瞳孔放大,除了由於疾病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生物本能的保護性反應。我們常常通過觀察一個人瞳孔的變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動,但是,不管瞳孔放大或縮小,通常都呈圓形。
4、生活功能的表現力。通常,人的瞳孔在黑暗的環境下會變大,而明亮的環境則會縮小,這就是瞳孔對光線的反應,如果人的瞳孔對光線的反應變得遲鈍或消失,這就意味著一個人即將死亡,因此瞳孔也代表了人類生命功能的表現。
5、精神活動。瞳孔大小的影響也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動,如果此時情緒較激動或有強烈興趣,瞳孔就會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