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進入40歲以後,尤其在45—55歲之間,常會出現潮熱、汗出、心悸等症狀,這些都可能是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現的更年期反應。
有資料顯示,約87.5%的女性在更年期內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上述症狀,同時她們大多還伴有焦慮、抑鬱、失眠等神經精神方麵的症狀,醫學上統稱為更年期綜合征。
雖然眾多女性為更年期所苦,但很多人並不知如何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目前國內外較常采用性激素治療,如雌激素替代療法。但雌激素的應用必須有實際需要和指征,長期應用還需要監測肝腎功能。另外,臨床上更年期女性的某些神經精神症狀,實際上與雌激素無關。”“事實上,中醫學對這類疾病的認識和治療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是針灸。中醫學稱這類病症為‘絕經前後諸證’,認為其發病多因腎氣虛衰而致。”公布了64種針灸適應症,其中抑鬱、失眠、頭痛以及女子月經方麵的疾病,都明確列入其中。“臨床實踐證明,針灸對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整體或局部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早在《黃帝內經》裏,就對人體生長發育有一個很經典的描述:女性從7歲開始,以每7年為一個階段,生理上會發生某些飛躍性的變化。年齡約到“七七”時,女性“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通俗地說,就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慢慢開始絕經,出現很多衰老的跡象,這些都是更年期的“征兆”。
“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都證明,針灸可通過調節機體內環境和自主神經功能,發揮機體的自我調節作用而產生治療效應,其作用途徑涉及神經、內分泌、免疫等多係統多靶點。”針灸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辨證施治”。比如有些女性偏陰虛體質,到了更年期易出現肝陽上亢、心血虧損等證,臨床除表現月經紊亂外,常伴隨有頭暈目眩、心煩易怒、潮熱盜汗、失眠多夢等;而有的女性素體陽虛,腎陽失於溫煦,則常致脾陽不足、痰氣鬱結之證,臨床可伴隨有脘腹脹滿、納少便溏、噯氣吞酸、乏力等症狀,因此治療時采用的穴位和針刺方法也是不同的,真正做到“看人下藥”。
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應用的穴位有很多,常用的有百會、印堂、通裏、神門,氣海、關元、三陰交、太溪等。一般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此外,針灸醫師通常還會給患者酌情配合其他療法,如耳穴壓丸法、艾灸法、拔罐法、穴位注射等方法,一般1—2周就可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