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據可能讓你驚心:10月以來,僅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疾病中心已搶救23例急性“心梗”患者,而他們中,最年輕的隻有30歲,這名患者甚至一度心跳停止。
專家提醒,近期“心梗”頻發和天氣有關。乍暖還寒,“心梗”最難將息,進入秋冬季節,氣溫轉低並變化頻繁,因飲水較少、血液黏稠度高,血壓、血糖波動較大,容易引起心肌梗死。
30歲男子突發急性“心梗” 心髒停跳
10月13日淩晨1點,重醫大附三院急救部送來了一名30歲男性患者,伴有突發胸悶、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經心電圖等一係列檢查後,判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正在準備手術時,患者一度出現心髒停跳,現場醫務人員立即對其進行胸外心髒按壓、除顫,經過心髒按壓了十幾次,同時推腎上腺素,除顫3次等一係列搶救措施,大約1分多鍾後,患者最終恢複了意識。
“才30歲,怎麼可能患上心梗?”一直陪伴兒子經曆這場生死考驗的媽媽,也如同鬼門關裏走了一遭:“還好家離醫院近,不然我兒子的命就這樣沒了!”
患者的媽媽告訴醫生,他兒子平時愛抽煙,每天大概有一包以上的量。在發病前已反複胸悶長達6個月之久,但想到還年輕,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想到險些釀成大錯。
10月來已搶救23例急性“心梗”患者
參與搶救的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疾病中心主治醫生王端介紹,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屬於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一種。臨床表現為心前區疼痛、左肩背部放射性疼痛,一些不典型的還表現為左下頜疼痛甚至咽喉部、上腹部疼痛。
一般人都認為,“心梗”是老年病,雖然“心梗”較常發生於更年期後的女性、50歲以上的男性,但隨著近年來社會壓力的增大、油脂攝入的過量以及抽煙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帶來的城市人亞健康狀態,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
而在重慶,進入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心梗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連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急性心梗發病率顯著增高。
醫療氣象學的研究發現,有77%的心肌梗死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感受性很高。
根據醫院統計,進入10月,僅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疾病中心,已搶救23例急性“心梗”患者,這位30歲的男性患者,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心肌梗死秋冬季節高發
王端介紹,秋、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發期,是因為人體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縮,同時機體的交感神經係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也可使人的肢體血管發生收縮、心率加快,心髒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
此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發生。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本身還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寒冷還可使血小板易於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濃縮,形成血栓,這也是導致心梗的重要原因。
但通過常規檢查,冠心病很難確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煙、已經有勞力性胸痛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需要高度懷疑。同時可以通過“活動(運動)平板檢查”判斷是否有心肌供血不足,以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高度戒備。
醫生說法
秋冬季節預防心肌梗死,預防保健是關鍵
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疾病中心主治醫生龍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秋冬季節對於心梗病人預防保健是關鍵。
1.有既往病史的患者需隨身常備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片,如在發病服藥5-10分鍾內疼痛沒有緩解需立即前往醫院。
2.如首次發作,持續出現心前區疼痛、左肩背部放射性疼痛,需立即前往醫院。
3.在飲食上,要定時定量,不要過飽過饑,暴飲暴食,要種類齊全,比例合適,盡量做到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食物,縮短食物通過小腸的時間,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如蔬菜、水果、粗糧等。
4.冠心病患者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良好的睡眠質量才能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臨睡前不宜吃東西,喝濃茶、咖啡及抽煙,這些都是易引起血管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心髒負擔過重,引起發病的不利因素。
5.保持情緒愉快,不要緊張。防止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大喜、大怒、悲傷和精神抑鬱),維持規律的生活起居,盡量少參加社會活動和長途旅行等。
6.忌煙少酒,因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促進鈣、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
7.許多急性心梗的發生與大便幹燥、排便用力過猛有關。因此,應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平時還要多運動,促使熱量消耗,控製體重,避免肥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