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恐懼症是怎麼引起的

作者:shanshan  時間:2015-04-13 01:39:28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有一種叫做親密恐懼症的症狀,讓自己最親愛的伴侶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隻要身體上出現接觸,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排斥感。許多人,在結婚很多年之後就會產生這種情況。

親密恐懼症是怎麼引起的

1產生原因

時間造成的愛情冷感。當激情不再,那些為愛而性的男女,不再有敷衍的耐心。時間令愛情過度成親情。一個男人女人,在長久的婚姻生活中,很容易對對方產生一種類似父母兄妹之愛的感情,一旦這種親情取代了愛情,再做“那種事”,會有負罪感,造成精神壓力。不論換幾個伴侶,都會從陌生走向熟悉。既然回避不了,隻有盡力去克服自己的心魔。要懂得經常不斷的回憶和訴說當年的蜜戀時光;要盡量克服自己去仔細關注自我細節的感受;要讓生活中時刻充滿變化,衣食住行嚐試不同的刺激。當小夫妻變成了老夫妻,你該想的是:雖然年齡婚齡不可逆轉,能力範圍之內,能做些什麼常換常新的事?

2相關研究

而所有患有“親密恐懼症”的人,往往都會借由著“出軌”這個渠道,去滿足自己對愛情的要求。

如果再進一步細究,會發現,那些患有“親密恐懼症”的男女,其父母的婚姻往往也遭遇過同樣的不幸。換言之,他們對婚姻生活缺乏信心,對獲得未來伴侶長久不變的愛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們的這種親密恐懼,其實是害怕受到伴侶背叛的一種表現,他們害怕付出後得不到等值的回報,於是,就先行背叛,以達到心態上的平衡。有時候,外遇也是一個人在尋求感情空間,是一種情緒發泄。

3專家分析

按照現代心理動力學的理論,人們總是會根據早期客體關係的體驗,尋找在現實生活中符合的人和事。換句話說,當事人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很有可能與其早期依戀關係的模式有關,根據研究,依戀關係的模式有三種:

第一種叫安全型關係。媽媽在這種關係中對孩子關心、負責。體驗到這種依戀的嬰兒知道媽媽的負責和親切,甚至媽媽不在時也這樣想。安全型嬰兒一般比較快樂和自信。

第二種叫焦慮—矛盾型關係。媽媽在這種關係中對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別關心和敏感。嬰兒在媽媽離開後很焦慮,一分離就大哭。別的大人不易讓他們安靜下來,這些孩子還害怕陌生環境。

第三種叫回避型關係。這種關係中的媽媽對孩子也不很負責,孩子則對媽媽疏遠、冷漠。當媽媽離開時孩子不焦慮,母親回來也不特別高興。

值得注意的是,依戀關係中的“媽媽”指的是個體早期的重要關係人,不總是代表真正的媽媽,另外,依戀關係的劃分不是絕對的,也存在不少的混合型。

4專家建議

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如果一味壓抑自身需求將使得艱難建立的親密關係徒有其表,無法滿足自己的溝通需要。另一方麵,親密關係的對方最終會察覺這種所謂的“迎合”,而感覺到一種“不真實感”,甚至認為是一種欺騙,因為這種對自我的忽視使對方也喪失了親密的“主體”,所以應該勇敢地表達自己,自然會吸引那些真正的誌趣相投的人發展健康的親密關係。

另外,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一個人幼年遭遇過被自己的親人拒絕的痛苦,他的潛意識當中會產生對親密關係的懼怕,為了避免遭遇被拒絕,他們可能采取疏離或拒絕與對方發展過於親密的關係等方式以使自己獲得安全感。

當事人可以加強自我覺察,或嚐試尋找心理動力取向的心理谘詢師的幫助,自我成長,了解自己這一行為模式的背後原因。

5如何克服親密恐懼症

首先要懂得愛自己。愛是自尊和自信的來源,而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著一個人是否有健全的人格。一旦擁有健全的人格,還有什麼心理障礙不能克服呢?

其次要了解自己。隻有對自我的認識比較清晰,知道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並且擁有自己的快樂的人,才可以讓生活在身邊的人感到愉快。如果自己對自己還不接納,內心還有很多的痛苦和煩惱,又怎樣走出陰影呢讓自己快樂,也讓身邊的人快樂呢。

最後,溝通也是克服親密恐懼症的一個好方法。開誠布公地說出你的真實想法,讓對方更了解你,乘此機會你也可以多了解對方,更重要的是能一起克服這一心理障礙。

恐懼症就潛藏在我們周圍,在你不注意的時候,他總是偷偷的出現在你的身上,讓你對你的周圍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我們一方麵要注意周圍的環境,預防恐懼症,另一方麵發現自己的恐懼症,要勇於與恐懼症作鬥爭,戰勝自己,戰勝恐懼症,快樂的生活。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