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薏米水是可以喝的,有一定的祛除濕氣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適當的喝一些,對身體有調理保健的作用,在做紅豆薏米水的時候,最好選擇炒熟的薏米,這樣去濕的功效會更好,另外我們要了解濕氣分為不同類型,這時候也可以在紅豆薏米裏麵放入適當的芡實,這樣能夠保證去世的作用更好。
第一錯:用錯豆
常說的紅豆,一般是上麵這兩種。赤小豆是細長的,比紅豆小,紅豆比較圓。祛濕效果最好的是赤小豆,紅豆祛濕效果一般,養心效果更出眾。
紅豆和赤小豆的區別:
1、形狀不同
紅豆比較圓,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
2、顏色不同
紅豆表麵為暗棕紅色,而色實紫。赤小豆有紅有黑,紅如朱色而發光,黑如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
3、質地不同
紅豆容易煮爛,赤小豆即便泡過之後再煮,也是久煮不爛,吃著比較硬。
4、功效不同
紅豆能療饑,不能利水祛濕,吃多了會敗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濕的功效。
看見了吧,二者的功效完全不一樣,紅豆薏仁粥用對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濕的效果,用成了紅豆,可就起不到祛濕的效果啦。
特別提醒: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隻供一般食用。
什麼人適合用赤小豆?
赤小豆
又名紅豆、赤豆、紅飯豆、米赤豆,稟秋燥之氣而生,色赤入心,下行而通小腸。
【性味和歸經】
味辛、甘、酸,無毒,氣溫而平,入脾經、心經、小腸經。
【功效】
通健脾胃、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治癰腫膿血、下腹脹滿、小便不利、水腫腳氣。
【禁忌】:
1、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
2、尿多之人忌食。
3、不可久食,久食令人黑瘦結燥。
第二錯 用錯米
生薏米祛濕雖好,但生薏米性涼,長期單獨煮來吃,會傷脾,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傷了,濕氣更加揮發不出,越想祛濕反而越濕。而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謂“焦香入脾”,經過炒製的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溫澀,溫脾、健脾的功效變得明顯。
第三錯 煮法錯
赤小豆、薏米仁較難難煮爛,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把食材扔鍋裏煮,這樣營養很難出來。
第四錯 配料錯
有人在熬薏米紅豆湯的時候,加了一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事實上,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整個粥就稠,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第五錯 不辨症
薏米紅豆清下焦生殖係統的濕熱濁氣,見效很快。然而如果你是其他類型的濕熱,比如肝膽濕熱導致的脾濕、或脾陽虛型的濕重,薏米紅豆就幫不上忙了,可能還會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