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血管裏麵不停的流動著,也是能夠保持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的原因,血液能夠提供營養元素,維持人的生理機能,當血液從心髒內流動的時候會從右心房流到右心室,然後流到肺動脈等,當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可能會導致心髒供血不足,這對人的危害是比較大的,比較常見的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血液在心髒內是如何流動的
血液從右心房進入右心室,從右心室流入肺動脈,再進入肺,完成氣體交換,血液從肺進入左心房,再從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從左心室射出血液到達主動脈,進入全身各個器官,完成氣體等交換後,從各個器官流入右心房,這樣反複進行。
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狀
心肌供血不足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有炎症(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子為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體力活動少、高齡、男性等。
心肌供血不足多發生在40歲以後,平均患病率約為6.49%。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常見症狀: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至5分鍾休息後自行緩解,嚴重時可伴有出汗。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咽喉痛及燒灼感、緊縮感,牙痛等。
4.飽餐、寒冷、飲酒後出現胸痛、胸悶。
5.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
7.突發的心動過緩、血壓降低或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