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的作用是什麼?

作者:peipie  時間:2019-03-23 21:42:23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中脘穴是人體的奇經八脈之一,位於人體的腹部上方,可以根據胸骨的下方和肚臍鏈接的地方就是中脘穴的位置,而中脘穴的作用主要是可以胃部,以及消化係統等,經常按摩中脘穴可以緩解一些身體疾病,可以緩解胃痛,或者是改善慢性胃炎等,可以適當的按摩。

中脘穴的作用是什麼?

中脘穴的作用是什麼?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係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惡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輔助消化等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取穴標準

中脘穴

中脘穴

取穴方法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中脘穴的作用是什麼?

解剖

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胃幽門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布有第七、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

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泄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髒躁,癲狂,癇證,屍厥,驚風,產後血暈。

人體穴位配伍

配百會穴、足三裏穴、神門穴治失眠、髒躁;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虛穴治急性胃腸炎;配肝俞穴、太衝穴、三陰交穴、公孫穴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配上脘穴、梁門穴(電針20分鍾)治膽道蛔蟲症;配陽池穴、胞門、子宮穴(針灸並用),治腰痛、痛經、月經不調(子宮不正);配氣海穴、足三裏穴、內關穴、百會穴治胃下垂。

中脘穴的作用是什麼?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中脘穴破解

附注

胃經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中脘穴 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別名

上紀穴,胃脘穴,大倉穴,太倉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穴義

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而行。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