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下元節有大部分人很陌生吧應該,尤其是北方的,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下元節。說到下元節,有下當然有上有中了,嗬嗬,上元節大家知道是什麼時候嗎?正月十五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元宵節吧,它就是我們所說的上元節哦。還有就是中元節大家應該了解的很多吧,中元節就是我們說的鬼節陰曆七月十五。下麵就來說說下元節,下元節隨著改革的開放已經不怎麼過這個節日了,但是還有一些地方依然的繼承著當地的傳統,每年的陰曆十月十五就是下月節,所以一些地方依然傳承著當地的習俗,下麵就介紹一下各地到下元節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廣東潮汕的下元節習俗
依道教儀規,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潮汕農民不是叫下元節,他們叫這一天是五穀神誕。這個時候秋收已經結束,為了祭祀五穀神,農民在這一天用米筒把白米裝好貼上一圈紅紙,插上香火當是五穀的主神位。這麼做的意思就是為了感謝他們賜予今年一年的好收成,祈求明年還會有五穀豐收的景象。
漳州的下元節習俗
陰曆十月十五這天是道教三官之水官的生日,所以叫下元節。農村農民在這天祭祀土地公,感謝今年一年的好收成,另外祈求家裏平安,宗族興旺,有一些地方還會有一些娛樂項目,忙忙碌碌的一年,在這一天慶祝之餘也放鬆心情了。
北京的下元節習俗
下元節的這天我們的首都北京也有的會過這個節日。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豆泥骨朵”。也就是用豆沙餡做的豆包。雖然豆包在當今社會隨時都可以吃到,隨時也都可以吃,但是大家應該都不知道豆沙包的來源已經在幾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是冬季十月的食品了。
客家的下元節習俗
客家地區對下元節的重視參差不齊,福建寧化的下元節家裏念佛的母親會去寺廟燒香。同時還會打糍粑送親朋,還要擺家宴請親戚朋友來慶祝節日。
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家打樓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稱“做完冬”。也有些鄉村打醮祀神,請親友看戲,捉傀儡。
看了以上的介紹應該已經了解到了,雖然是我們中國的下元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甚至都沒有下元節的這個概念。在這裏小編想說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我們的祖先遺留下來的光榮傳統,所以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繼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