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材,由於鯽魚具有利尿消腫和通乳的作用,很多孕婦在生產時候乳汁少或者沒有乳汁的情況下都會做清燉鯽魚湯喝,清燉鯽魚湯做法簡單,味道鮮美,具體極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在感冒的時候不宜多喝,鯽魚也不可以和大蒜一起食用,下麵就是清燉鯽魚湯簡單做法。
做法一:
食材:
鯽魚
做法:
1.鯽魚殺好洗淨待用。鍋置火上加入色拉油(很少一丁點。類似1元硬幣這麼大麵積即可)。油8成熱時放入魚快速的兩麵煎一下。煎過後魚是這樣的。
2.然後把鍋內放入開水,放入蔥段和薑片。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燉至湯濃白即可。燉好湯後,放入鹽和胡椒粉。
做法二:
食材:
鯽魚、豆腐
做法:
1.將鯽魚去鱗、腮、內髒,洗淨備用。將豆腐切成長條片備用。鍋中放油燒熱,放入鯽魚煎至兩麵微黃,放入料酒、薑片、豆腐、清水1000克,旺火燒開,撇去浮沫。
2.豆腐放入時間要控製好,在出鍋前5分鍾左右的時候放入,防止燉的時間過久豆腐變蜂窩狀,並影響口感。用小火燉20分鍾左右,加入鹽、味精,撇上蔥末,盛入湯盆中即成。這一步是最重要的,決定著湯的口感。
烹飪技巧:
1、煎魚時油一定要少放,以免混湯。
2、魚湯未燉好時,最好不要放鹽。否則會導致魚凝固蛋白,湯不易燉白。
3.一般燉魚不超過20分鍾,一次加水莫過魚,中間絕對不要再加水,燉出來是奶湯。
4.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藥麥冬、厚樸一同食用。
5.吃魚前後忌喝茶。
鯽魚湯營養價值:
1.鯽魚俗稱鯽瓜子,它肉味鮮美,肉質細嫩,極為可口。鯽魚營養價值極高,特點是營養素全麵,含糖分多,脂肪少,所以吃起來既鮮嫩又不肥膩,還有點甜絲絲的感覺。
2.經常食用,可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民間常給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既可以補虛,又有通乳催奶的作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以及手術後、病後體虛形弱者,經常吃一些鯽魚是很有益的。肝炎、腎炎、高血壓、心髒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也可以經常食用,以補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鯽魚子能補肝養目,鯽魚腦有健腦益智作用。
3.尤其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