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糊米漿在福建地區是非常著名的小吃與生煎包,油餅可以搭配在一起是很常見的早點佳品,在南方地區很多人都會去,口感是嫩滑清脆,有一股燒焦的味道,但是這種味道卻很適合當地人的特色,據吃過的朋友也是會流連忘返的,下麵讓我們來看一看其中的配方,應該是這樣做的。
普通大米和糯米磨成的粉。
1.簡介:
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建特色著名佳點,風味小吃,與生煎包、油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一直流傳到海南、台灣等地。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
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見“鼎邊糊”三字,也會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了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2.特點:
鍋邊糊,在鐵鍋裏盛上蜆子、香菇、蝦皮、蔥、黃花菜等配料熬成的清湯,待鐵鍋上方四周烤熱,將預先備好的濃米漿均勻澆鐵鍋內緣四周,烘幹後鏟入湯中,稍煮片刻即成。
剛出鍋的鼎邊糊白脆薄潤,湯清不糊,食之細膩爽滑,清香可口。
3.製作:
(1)磨米漿將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洗淨撈起,加清水磨成濃漿。
(2)製蝦湯:將蝦糠裝進小紗布袋內、別口,放鍋內,加水用中火熬成蝦湯。
(3)製輔料:泡發暢幹,洗淨;丁香魚幹除去雜質;泡發香菇,洗淨,切條;蔥、蒜洗淨切段,起油鍋煸熟。
(4)製糊:大鍋內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燒至七成熱時,在鍋的內邊抹勻一圈花生油後,舀米漿一碗(約800克)由左向右沿鍋邊澆一圈,將鍋蓋嚴,悶片刻後揭蓋。
見鍋邊的米漿烙熟起卷時,用鍋鏟將米漿鏟火鍋內。此時鍋內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數次將米漿繞澆完畢。鍋內放入蝦糠、蝦油、和其他輔料一起煮熟,調準口味,裝碗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