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中華大地之特產,以宜人的酸甜滋味、豐富的營養價值、廣泛的保健功效,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喜愛的食品。
醫書頻載 良藥山楂
中醫文獻有關山楂功效的記述,主要為生津、開胃、消食、活血,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物積滯及腹脹,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腰痛等;以山楂加水煮汁,可用於洗治皮膚因漆過敏引起的皮炎和瘙癢。
李時珍曾著重推薦山楂對食物積滯之消化功效:若食後不消化、腹脹者,嚼食山楂果仁兩三枚,能獲良效。對此,他特別記述一實例:鄰居小兒“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偶往羊朹樹下,取食(其果實)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所謂“羊朹”,即是山楂。
清代醫家張錫純(1860-1933)稱讚山楂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之功,他在所撰《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女子至期,月信(即月經)不來,用山楂兩許煎湯,衝化紅蔗糖七八錢,服之即通,此方屢試屢效;若月信數月不通者,多服幾次亦通下。”張氏高度評價山楂對月經不調的療效。當然,從現代醫學觀點而言,山楂不是對各種病因所致月經不調均有效。
山楂不僅作單味藥治病,更多的是與其他中藥組成各種方劑,著名者如朱丹溪創製的“保和丸”,山楂是其中“君藥”,配以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蘿卜子),製成丸劑服用,主要用於治療胃腸道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食物(特別是肉食)積滯及其引起的腹脹疼痛、大便不通等。
食滯食積
取糯米與山楂煮粥,用於消化不良、胃腸道食物積滯及所引起的腹脹。
取炒山楂5枚、炒麥芽10克,加水煮成山楂麥芽茶,飲服幫助消化因過食米麵與油膩食物引起的胃腸道食物積滯及腹脹。
呃 逆
山楂汁每次16毫升,一日3次,通常服1~2天能獲效。
慢性病輔助治療
山楂15克、鮮荷葉50克,加水煎汁飲,用於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
山楂10克、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加水煎汁飲,用於血脂紊亂的輔助治療。
此外,由於山楂對肉類食物的良好消化作用,中國古人很早就利用山楂果實烹煮肉類,以縮短煮熟時間,改善肉質口感。李時珍根據前人所撰《物類相感誌》引述:煮老雞、硬肉,(投)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古人積累的此種生活經驗,至為實用、寶貴。
美味零嘴 宜忌留意
山楂的用途還體現在山楂果實經加工後的多種食品,諸如山楂汁、山楂酒、山楂醬、山楂糕、果丹皮、山楂片、糖葫蘆、山楂果脯等。
山楂固然對人們保健和日常生活有益,但不是每個人或任何時候都可食。它酸度高,最好不要空腹食,尤其是胃酸過多者;胃或十二指腸潰瘍、齲齒、大便溏薄者,不宜食山楂;山楂有刺激子宮收縮的作用,孕婦不可食山楂,以避免可能引起的流產或早產。另有報導說,山楂不宜與牛奶、海鮮同食,因可能引起胃結石。因此,食用山楂因人因時而異,需注意食之恰當,以取得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