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時候都聽說過,但是具體有什麼表現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想要了解這種網絡成癮,自己先認真的看完下麵文章
由於網絡過度使用的發生機製較複雜,幹預效果的評價工具也各異。總體而言,國內外網絡過度使用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必要時可根據情況選擇兩種手段合用的方法。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率先提出網絡過度使用治療單元這一全新治療模式的理念(陶然,2004)。網絡過度使用治療單元由內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藥劑師、護理人員、素質教育者組成,為網絡過度使用患者提供藥物治療、心理谘詢、物理治療、人格行為矯正、習慣養成、社會工作、心理護理和康複及健康教育等服務。網絡過度使用治療單元有利於製訂網絡過度使用綜合治療計劃,有效利用醫療資源,體現了現代生理-理-會醫學模式多學科合作和整合的醫療模式。該治療模式治療網絡過度使用效果尚需在進一步的大範圍的臨床實踐中驗證。
一、心理治療
對網絡過度使用采用心理治療是目前國內外比較通用和富有成果的方法。國外最早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這方麵的研究,我國則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目前國內外應用的比較多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焦點解決短期療法(SFBT)、家庭治療、精神分析療法、厭惡療法、係統脫敏療法、團體心理輔導法、強化幹預法(包括獎勵和懲罰)、轉移注意力法、替代延遲滿足法等。
1、認知行為療法(CBT)
認知行為療法是心理治療的常用方法。它包括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兩部分,常使患者暴露於刺激之中,挑戰上癮者對網絡的不適應性認知,並訓練大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要接受心理醫生教給他的觀念和行為,並反複加以練習以使大腦得到新的學習,久而久之這種練習就變成患者自發性或習慣性的行為。CBT包括給患者布置家庭作業,並要嚴格執行治療方案。近年來,CBT已被學者和臨床醫生用於網絡過度使用障礙的治療中,成為治療網絡過度使用的主要方法。對於這種療法的研究,美國學者金伯利·揚和加拿大學者戴維斯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認知行為療法,也是最為係統性和理論化的療法。揚認為,由於互聯網的社會性功能,因而很難對網絡過度使用采取傳統的節製式幹預模式。在借鑒相關成癮症的研究和治療方法的基礎上,揚提出了自己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主要分為8個步驟,分別是反向實踐、外部阻止物、製定目標、節製、提醒卡、個人目標、支持小組和家庭治療。他主要是從時間控製、認知重組和集體幫助的角度提出的一種方法,強調治療應該幫助患者建立有效的應對策略,通過適當的幫助體係改變患者上網成癮的行為。而戴維斯則根據他自己提出的“病態互聯網使用的認知-行為模型”,提出了一套係統的治療網絡過度使用的認知行為療法,他把治療過程分為7個階段,依次是定向、規則、等級、認知重組、離線社會化、整合和通告。戴維斯的整個治療過程需要11周完成,從第5周開始給患者布置家庭作業。這種療法強調弄清楚患者上網的認知因素,讓患者暴露在他們最敏感的刺激麵前,挑戰他們的不適應認知,逐步訓練他們上網的正確思考方式和行為。國內杜亞鬆報道以學校為基礎的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網絡過度使用有效,尤其在改善成癮者的情緒狀態和行為的自我管理方麵。
2、團體心理輔導法
團體心理輔導法是心理谘詢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由心理谘詢者指導,借助團體的力量和各種個體心理谘詢理論與技術,就團體成員麵對的心理問題與他們共同商討,提供行為訓練的機會,為團體成員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使每一位團體成員學會自助,以此解決團體成員共同的發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礙,最終實現改善行為和發展人格的目的。這種方法於20世紀90年代被介紹到我國,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陷入網絡中而不能自拔,一些學者如樊富瑉、楊彥平、樂國林等將這種方法推廣到防治青少年的網絡過度使用上來,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網絡過度使用的團體心理輔導有一套係統的谘詢程序,它包括:團體谘詢目標、求詢者網絡心理障礙的預處理、確定團體的規模與結構、確認團體心理谘詢的谘詢間隔時間和谘詢方式、製定計劃和確定團體活動內容、團體心理谘詢過程或會麵等。對網絡過度使用者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的目的在於協助網絡過度使用者從失序的上網行為與失序的生活中回歸次序與平衡。輔導的目標不是戒除上網,而是合理的上網,可以有控製地上網,以安排上網與非上網的時間,可以將網絡世界與真實世界加以統合並達到協調與平衡。
3、其他心理治療方法
楊放如等(2005)對52例IAD青少年以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為主並與家庭治療結合的心理社會綜合幹預進行治療,療程為3月,治療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61.54%(32例)和86.54%(45例),其治療後的IAD診斷問卷(IAD-DQ)評分、上網時間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
情緒和心理功能明顯改善。梁寧建等(2004)研究證明,運用評價性條件反射技術(EC)訓練,促使網癮者形成新的互聯網信息—評價連接,這種新的連接具有較強的可接近性和易變性,使他們更容易從新的角度來提取互聯網的相關信息,從而有可能改變成癮性的網絡心理和網絡行為。
二、藥物治療
就目前醫學界關於藥物防治網絡過度使用的實踐情況看,用於治療網絡過度使用的藥物主要為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s)和情緒穩定藥(moodstabilizers)這兩大類(楊昕,2006)。藥物療法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戒除網癮的目的,根據目前醫學界的研究認為:人體內存在一個“獎賞係統”,這個係統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多巴胺、乙酰膽堿等多種神經遞質,它可以起到調控人情緒的作用,使人在短時間內高度興奮。毒品,如海洛因,通過外源性的物質提高體內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含量,使人產生快感;而網絡、賭博等行為依賴者是通過內源性物質導致機體內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含量增加。采用抗抑鬱類藥和穩定心情類藥則是通過抑製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產生,減少人的興奮度,從而起到戒除網癮的目的。
就臨床效果看,如果使用得當,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如在精神醫師Shapira的研究中,14名使用抗抑鬱藥單一療法的上網成癮患者中有5人(35.7%)報告明顯或非常明顯地減少了上網行為;而在24名使用單一或多種心境穩定劑的成癮者中,有14人(58.3%)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國內,比較成功的實踐如寧波戒毒研究中心和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根據各自製定的藥物治療方案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寧波戒毒研究中心主要是根據40年莨菪藥應用的豐富經驗,通過仔細分析網癮患者的病因、臨床表現,提出了藥物幹預加心理輔導的治療理念。其總的原則是:先破後立。所謂“破”,就是先使用藥物幹預,用一定量的東莨菪堿,每天注射1次,或隔日注射1次,總共用3~5次。目的是抑製大腦皮層的過度興奮,使其在睡眠、休息過程中恢複機體平衡係統,打斷患者的強迫上網行為;之後就是“立”,主要應用心理疏導、中醫耳針、中藥理療、外出參觀旅遊等手段。根據各位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總療程為10~15天。在首批接受治療的6例患者中,根據出院時的檢測情況和出院後2周的隨訪情況分析,他們中大部分基本戒除了網癮,極個別雖然一時無法完全斷除上網的嗜好,但能夠遵守醫囑控製上網時間,效果較理想。而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則采取了藥物治療加心理治療的方法。該中心主任陶然對網癮的主張有兩點:一是網絡過度使用是一種病,二是網絡過度使用必須用藥物治療。他們把網癮患者分為網迷、中度的網絡過度使用症和重度的網絡過度使用綜合征三類。對於重度的網絡過度使用患者,單靠心理治療是不夠的,必須采取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的方法。其中藥物治療是中西醫結合,中藥為枸杞子、酸棗等配方,而西藥則主要為調節大腦分泌的精神類藥。進入中心後,醫生會根據對患者的測評和主觀評價,決定治療手段和日治療次數,然後輔之以物理治療(多功能心理平衡儀)和心理治療。從目前已治愈的20個病例看,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三、網絡過度使用的住院治療
對與已出現心理障礙、精神症狀及人格改變等網絡過度使用患者必要時需要住院治療。住院治療是以個體化、綜合性為特點的多學科合作的治療模式,是個體化、分階段、全方位的治療。個體化治療主要是根據每個患者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受教育程度、成長背景、家庭環境,製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分階段主要是根據患者住院期間分別處於適應期、恢複期、鞏固期的不同階段逐步進行心理及藥物的治療。全方位治療是指包括心理、藥物及物理治療在內,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緊密結合,使患者重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治療。
很多人都會認為,掙錢是第一的,沒錯。但是記住生命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這種網絡成癮,會嚴重身體健康,一定會妨礙我們的掙錢事業。所以注意飲食,堅持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