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了免受肘關節脫位的侵襲,有很多所謂的養生保健秘方,其實有時候這些所謂的秘方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非常負麵的影響。
肘關節脫位表現為肘關節腫痛,關節置於半屈曲狀,伸屈活動受限。如肘後脫位,則肘後方空虛,鷹嘴部向後明顯突出;側方脫位,肘部呈現肘內翻或外翻畸形。肘窩部充盈飽滿。肱骨內、外髁及鷹嘴構成的倒等腰三角形關係改變。肘關節脫位時,應注意血管、神經損傷的有關症狀及體征。
1、非手術治療
新發肘關節脫位或合並骨折的脫位主要治療方法為手法複位,對某些陳舊性骨折,為期較短者亦可先試行手法複位.單純肘關節脫位。取坐位,局部或臂叢麻醉,如損傷時間短(30分鍾內)亦可不施麻醉。令助手雙手緊握患肢上臂,術者雙手緊握腕部,著力牽引將肘關節屈曲60°~90°,並可稍加旋前,常可聽到複位響聲或複位的振動感。複位後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在功能位。3周後拆除石膏,做主動的功能鍛煉,必要時輔以理療,但不宜做強烈的被動活動。
合並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的肘關節脫位:複位方法基本同單純肘關節脫位,肘關節複位之時,肱骨內上髁通常可得以複位。如果骨折片嵌夾在關節腔內,則在上臂牽引時,將肘關節外展(外翻),使肘關節內側間隙增大,內上髁撕脫骨片借助於前臂屈肌的牽拉作用而脫出關節並得以複位。若骨折片雖脫出關節,但仍有移位時加用手法複位,及在石膏固定時加壓塑形。也有如紐扣樣嵌頓無法複位者,要考慮手術切開。
陳舊性肘關節脫位(早期):超過3周者即定為陳舊性脫位。通常在1周後複位即感困難。關節內血腫機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關節囊粘連等。對肘關節陳舊性脫位的手法複位,在臂叢麻醉下,做肘部輕柔的伸屈活動,使其粘連逐漸鬆解。將肘部緩慢伸展,在牽引力作用下逐漸屈肘,術者用雙手拇指按壓鷹嘴,並將肱骨下端向後推按,即可使之複位。經X線拍片證實已經複位後,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略
2、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閉合複位失敗者,或不適於閉合複位者,這種情況少見,多合並肘部嚴重損傷,如尺骨鷹嘴骨折並有分離移位的。
②肘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當肘關節脫位複位,而肱骨內上髁仍未能複位時,應施行手術將內上髁加以複位或內固定。
③陳舊性肘關節脫位,不宜試行閉合複位者。
④某些習慣性肘關節脫位。
(2)開放複位
臂叢麻醉。取肘後縱向切口,肱骨內上髁後側暴露並保護尺神經。肱三頭肌腱做舌狀切開。暴露肘關節後,將周圍軟組織和瘢痕組織剝離,清除關節腔內的血腫、肉芽和瘢痕。辨別關節骨端關係加以複位。縫合關節周圍組織。為防止再脫位可采用一枚克氏針自鷹嘴至肱骨下端固定,1~2周後拔除。
(3)關節成形術
多用於肘關節陳舊脫位、軟骨麵已經破壞者,或肘部損傷後關節僵直者。臂叢麻醉。取肘後側切口,切開肱三頭肌腱。暴露肘關節各骨端。將肱骨下端切除,保留肱骨內、外髁一部分。切除尺骨鷹嘴突的頂端及部分背側骨質,喙突尖端亦切小一些,保留關節軟骨麵,橈骨頭若不影響關節活動可不切除,否則切除橈骨頭。根據新組成的關節間隙,如狹窄可適當將肱骨下端中央部分切除0.5cm,呈分杈狀。理想的間隙距離應在1~1.5cm。
關節間襯以闊筋膜的關節成形術,對於骨性強直的肘關節有良好作用。注意襯縫闊筋膜作關節麵及關節囊時,要使闊筋膜的深麵向關節腔一側,將闊筋膜襯於關節麵縫合後檢查傷口,將肘關節對合,觀察關節成形的情況,逐層縫合傷口。術後用上肢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於90°,前臂固定於旋前旋後中間位。抬高傷肢,手指活動。幾天後帶上肢石膏托進行功能鍛煉,3周左右拆除固定,加強傷肢功能鍛煉,並輔以理療。
肘關節脫位雖然說,比較纏手確實不太容易痊愈,但是真的不屬於不治之症,就是一種需要長期來與肘關節脫位抗爭,注意生活習慣和個人衛生。相信你,經過正確的治療和平時生活細節的預防,一定會早日康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