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感覺到身體不適,或是遇到一些疾病的侵擾與傷害時,就需要采用藥物療法來醫治和調理。中醫中藥療法曆史悠久,備受人們的信賴和認可,由於其種類多樣,藥效好副作用小,不會給人們帶來太多的刺激和困擾,不過也要正確用藥才可以,那麼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
【性味】
辛,溫。
《綱目》:"辛,溫,無毒。"
《醫林纂要》:"辛鹹,溫。"
《四川中藥誌》:"性溫,味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
皂角刺有消腫排膿、消毒透膿、搜風、殺蟲的功效,皂角刺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皂針,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皂角刺主治癰疽腫毒、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本草圖經》:"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
楊士瀛:"能引諸藥上行,治上焦病。"
《本草衍義補遺》:"治癰疽已潰,能引至潰處。"
《綱目》:"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殺蟲。"
《本草崇原》:"去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搐,攻痘瘡起發,化毒成漿。"
《四川中藥誌》:"治風熱瘡疹,並能通乳。"
《藥材學》:"治扁桃體炎。"
【功效主治】
消腫排膿
皂角味辛溫鹹,有消腫拔毒。排膿之功。《本草彙言》:“皂莢刺,拔毒祛風,”凡癰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頭,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於瘍毒藥中為第一要劑,又泄血中風熱風毒,故而風藥中亦推此藥為開導前鋒也。”
搜風拔毒
本品辛成,溫。辛能散,能行血行氣,成能軟堅散結,溫能搜風,活血祛瘀。托裏排脹,常用於厲癰,癬瘡等證。
行氣理氣
本品味辛減溫,入肝腎經,有行氣行血,溫經通絡,活血祛瘀,催胎衣下行之功,常用於胞衣不下,妒乳,閉經等證。
上文中對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有什麼給出了明確的介紹,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數了。隻要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來服用,不管是什麼樣的疾病都是需要做到對症下藥的,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調理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