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偏方說滾雞蛋可以去濕毒,並且還配有在各種部位的滾雞蛋圖,不知道可不可信,看上去好像效果還不錯,那麼滾雞蛋去濕毒是否真的有效呢?到底是真是假,讓我們去一探究竟吧!
滾雞蛋去濕毒方法
半鍋開水,水最好能將雞蛋全部覆蓋,開大火,然後馬上將帶殼雞蛋放進鍋裏煮,水開三分鍾後將火調到最小,再煮15-20分鍾,關火,悶一兩分鍾,用笊籬取出雞蛋,趁熱包皮,請注意一定不要把雞蛋弄破。趁熱將雞蛋放在臉上滾,快速的(因為太燙),主要是眼睛和額頭,然後把麵部其他位置都滾到。直到雞蛋沒有熱度。症狀:撥開蛋清,如果蛋黃上起滿了小點點,說明有風氣,風氣的大小根據小點點的大小和數量不同而不同。如果蛋黃變黑,說明有濕毒,濕毒大小依蛋黃顏色深淺不同而不同,這個自己都可以根據肉眼判斷。
滾雞蛋去濕毒專家看法
蛋黃受到外界不規則擠壓 就會長小疙瘩
福建中醫藥大學講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體檢中心營養師、中醫師林雅表示,蛋黃上的小包並不是受人體的濕毒影響而產生,人體內的濕氣也不可能透過保鮮膜進入雞蛋裏。
那蛋黃上為什麼會“長”小包?因為剛煮熟的雞蛋裏含有水分和空氣,蛋黃又是沙狀的,在滾的時候,受到外界不規則的擠壓,就會變形,導致蛋黃表麵凹凸不平,形成小疙瘩。人臉、沙發表麵均凹凸不平,同時手在滾蛋時用力不均,產生或大或小的擠壓力,蛋黃上的小包就會有不規則變化。而桌子、地上比較平滑,雞蛋在上麵滾,蛋黃表麵幾乎不會凸起小疙瘩。
為什麼雞蛋會發黑?林雅表示,把雞蛋自然放涼,或煮久一點,儲存時間長點,蛋黃顏色也會變化。蛋黃的顏色與酸堿度相關,雞蛋溫度高時ph值偏堿性,溫度低時偏酸性,顏色也就發生相應變化。
聽了專家的介紹,看來滾雞蛋去濕毒這種說法也不怎麼靠譜,所以說不能盲目相信網上偏方,當然,可能也是因為心理作用,心情愉悅了皮膚自然也就好了,朋友們也可以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畢竟這對自身也並沒有什麼害處。